>>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将转为适度普惠型
2007-10-19 11:00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中国将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窦玉沛10月17日做客中国网与网友交流时说,中国未来福利事业的发展可以概况为“一个转变,三个结合”。一个转变就是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补缺型的福利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在转变过程中,要由特定的服务对象,向全体老年人、残疾人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转变,同时在服务项目和产品的供给上,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现有福利机构39500多个,全国兴办的福利企业30100多个,249家专门的儿童福利院。窦玉沛说,虽然中国的福利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下达到普惠型福利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既要明确目标,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留出余地。

窦玉沛表示,“三个结合”第一是居家、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通过三位一体的结合构成福利服务体系;第二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走社会化的路子,这是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必然的选择;第三是走法制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路子。

对于有人提出的中国社会福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窦玉沛表示同意这样的观点。窦玉沛说:“因为我国经济这些年是快速地发展,但在社会福利方面不论是从认识上到投入上,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窦玉沛表示,随着今后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支付结构的调整,这方面的投入会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安排儿童福利5亿元,安排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6亿元,同时还在论证减灾安居方面的建设和爱心护理工程的建设,相信这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大。(来源:新华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