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民生”成十七大报告“高频词”意味深长
2007-10-16 18:01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网民认为,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2007年9月1日,北京中关村三小四年级10班的学生在开学当日温习功课。北京市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惠及学生的总数接近90万人。新华社记者陈建力 摄

网民:喜闻民生问题列入十七大报告

听了报告,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月光杨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九丁】:今天单位同志聚集在一起收看十七大开幕式现场直播。当听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 大家都为之振奋,为之喜悦,好似有一股巨大的幸福感传来。

【秦恨海】:“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我为生活这个时代而感到自豪。

【文海】: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社会稳定,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慎言】: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中央领导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到“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报告中的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王达水】: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早就盼着‘全民医保’时代的来临。报告中的话真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潍水飞鸢】: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

【田野老牛】:过去5年,国家下大力气为农民减负,农民种田不交税,娃儿上学不交费,这是农民过日子最舒心的5年,也是生活质量提高最快的5年。

【雪域星】:胡锦涛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为国之本、为民之本,是新一届政府治国的首要根本。

【老罗】:人民乐于发出自己的心声,在于人民的心声得到了尊重和听取,并反映到了党及政府的施政建设当中,令我们身处的环境在默默地发生着积极地变化。在中共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础上,而今中共十七大还要重点解决“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等问题。这都说明了,人民的渴求和心声,已经成了党和政府建设和改革的重点领域。(来源:发展论坛)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