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新的历史征程,必有新的发展特色。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的五年间,中央领导集体从容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高扬科学精神的旗帜,打开了中国在全球化条件下追求持续进步和繁荣的崭新视野,开启了中国通向科学发展时代的大门。
这是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推动科学转型的五年,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展开和前进的五年。
科学成为规范发展航道的行动准则。五年来,在科学精神的旗帜指引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升级转变的步伐,许多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良惯性正在逐步得以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推进。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赋予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功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掀起“绿色”浪潮,逐步将经济纳入“好的内源性增长”轨道;提出“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价格改革力度加大,商品和服务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决定的格局进一步巩固,“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有效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将经济纳入“市场力驱动型增长”轨道;制定和实施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逐步将经济纳入“产业结构优化型增长”轨道。
长期被忽略或认识不足的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课题首次提到国家战略部署层面,和谐社会建设大幕开启。中央提出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大原则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理念,致力构建公共服务制度,把公益性定为改革基调,制度政策设置和财富分配着眼点投向大众切身关心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民生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关注点。
鉴于农村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差距拉大的现实,五年来,中国将过去以农养工推进工业化的单极发展战略,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将国家资金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与农村的分配关系开始逆转;更具宏观视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种种创新举措,推进城乡进入统筹发展的全新格局。
区域统筹发展全面展开。努力克服和消除地区分割发展、恶性竞争与不公平竞争的弊端,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求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形成东中西部互动、“四大雁阵”比翼起飞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努力纠正“发展优先、牺牲环境、黑色发展”,强调“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第一次提出约束性指标、第一次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第一次实行环保问责制、第一次实行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许多个“第一次”表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朝“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生重大变化。
积极谋划并开创新阶段对外开放新局面。依靠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建设的“世界工厂”带来的环境与资源代价太大,开始将开放发展的优势从比较优势转向着眼竞争优势,提出“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提升国家软实力”现实课题,五年来,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在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硬力量“走出去”之外,丰富了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软力量“走出去”的内涵:高调亮出世界建设新主张,提出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从过去参照和适应国际经济惯例调整国内经济运行,到越来越多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主动地履行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的五年,中国已经站到世界经济舞台上,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发展层次升级到全球化平台。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中央领导集体承先启后,顺应时势,冷静面对全球化形势,从容进行战略设计和谋划,科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开创一条科学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新路”。
“中国五年”的探索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王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