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坐标--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继往开来,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向新阶段,这是时代赋予十七大的重要任务
长期观察中国问题的一位英国记者写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迷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对和平发展世界潮流的准确把握,对国内形势深刻变革的敏锐洞察,抓住了有利时机,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辉煌成就……
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
世情、国情和党情,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的根本依据。
--察世情。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失衡加剧,能源资源压力增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上升,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大环境对我国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要求我们党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要求我们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观国情。改革开放2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中国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这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是少见的。”
巨变面前仍需保持清醒头脑,必须看到,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未改变。“一个巨变”“两个未变”的国情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100位以后。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还有23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联合国人均每天1美元的标准计算,我国还有1亿人在贫困线以下。
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发展大局的新考验。
--看党情。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尤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在思想和作风、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
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新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中国共产党今天面临的所有挑战和考验,说到底是能不能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能不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这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9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全党提出,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这是时代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任务。
人民期待十七大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擘画更加壮美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