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凝聚 奔向全面小康
2007-10-12 17:28

“雪龙”号科考船返抵上海, 我国第二十二次南极科考胜利结束。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梦中的布达拉宫、雪山和藏羚羊!”国庆长假结束,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的庄帆难掩兴奋之情。庄帆是坐火车去拉萨的,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帮他圆了梦。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在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的地区铺设铁路,是世界性难题。经过广大建设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攻关,一道道世界性科技难题被攻克,几代中国人的愿望终于实现。

“在太空飞行,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类真伟大,中华民族真伟大!”2003年10月,当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人自己造的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两年后,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再次翱翔太空。

“同样一块地,产出大不同。”江西省万载县罗城镇农民卢世汉感叹,“种田光勤快还不行,还要靠科技。”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并正在努力迈向1000公斤,以“大科学家”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不断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提供着鲜活的证明。

来自科技部最新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科研产出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最让人兴奋的是,我国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有力地支撑了三峡、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农业科技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能源领域,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2006年1月,党中央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并描绘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广大建设者正沿着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奋力前行。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抗击禽流感的“杀手锏”

10月9日,经过封锁、扑杀、消毒和对受威胁区禽只进行紧急免疫等措施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解除了禽流感疫区封锁。在番禺区刚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李雁冰和她的同事就来到这里,被当地人视为“救星”。

像这样“受命于危难之时”,对哈兽研禽流感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来说并不陌生。禽流感疫苗是哈兽研20多年科研的“结晶”。1994年初,哈兽研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研究实验室。经过8年多努力,这群“探路者”终于在2002年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诊断技术和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李雁冰告诉记者,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头三年因为疫情较多没有休过一次假。

“要知道,疫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验室的钱国彬说。2005年,实验室首次研制成功H5亚型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与新型H5亚型禽流感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二联活疫苗,技术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成为我国有效抗击禽流感的新型“杀手锏”。

以往欧美国家主要靠宰杀来防治禽流感,对疫苗持怀疑态度。“新疫苗是弱毒疫苗,且免疫方法简单。以往疫苗一羽份价格约为人民币0.08元至0.1元,而新疫苗只要一两分钱。”中国农科院哈兽研研究员、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介绍。

据相关部门2005年初统计,哈兽研研制的H5N1、H5N2两种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已累计推广40亿羽份,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联合国粮农组织盛赞,中国对禽流感疫情有非常了不起的控制能力。其中中国疫苗发挥了关键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