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理论的源泉在于实践,理论的价值通过实践体现
2007-09-29 15:04

座谈会现场

[编者按]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下午15时,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承办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网上座谈会第三场在强国论坛举行,这次座谈会将继续围绕《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的特点、编写情况以及对该书涉及的有关问题的认识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出席座谈的嘉宾有: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张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长郑水泉,中组部党建研究所韩久根,武汉大学社科部部长、教授沈壮海,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韩振峰,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雪斌。座谈采用主题发言和在线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届时将由人民网进行图片、文字直播,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同时连线播报,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发消息。

【刘雪斌】:各位网友,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

【尹韵公】:各位网友下午好,去年也跟大家座谈过一次,也是《理论热点面对面》,今年再次来到《理论热点面对面》和大家见面,我很高兴,我愿意和大家交流,根据我的专业特长,我是学新闻传播的,希望大家的提问跟的专业有关,以便于我更好地回答大家的提问。

【张磊】:各位网友,大家好。《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发行以来在广大干部群众引起热烈的反响,广大干部群众都一致称赞这本书深刻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一本很好的理论辅导读物。这本书的出版,在广大网友中间也产生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广大网友的参与是编写好《理论热点面对面》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今年我们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就专门设有去年我们举行网友座谈会征集的提问。为了更好的学习和用好《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这本书,进一步回答广大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我们前几天已经举行了两场座谈会。今天,举行第三次网上座谈会,我们邀请了六位专家学者和广大网友一起座谈和讨论,这六位同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长郑水泉,中组部党建研究所韩久根,武汉大学社科部部长、教授沈壮海,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韩振峰,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雪斌。希望网友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现在请各位网友提问。

【韩久根】: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在强国论坛与大家见面,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有关问题回答网友的提问,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我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

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 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黄晨灏]:嘉宾好: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西方的“终身监禁”制度。好吗?谢谢。

【刘雪斌】:国外的终身监禁制度,从性质上和我国的无期徒刑是基本一样的,都是终身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对于终身监禁的理解,有一个问题很关键,即终身监禁在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绝对的,在国外的刑法中一般都规定,终身监禁可以通过赦免或者假释等符合法律程序要求的方式得以出狱,比如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刑法都有相应的规定。同时,各国为了避免受刑人过早出狱,从而收不到充分的教育改造效果,所以往往规定终身监禁的最低受刑期。在美国由于各州的法律规定不同,差别比较大,比如加利福尼亚州为7年,田纳西州为30年。意大利则规定为28年。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无期徒刑也不是实质上的终身监禁,刑法允许通过减刑、假释等方式使受刑人能够依法提前出狱,以避免受刑已经得到充分改造,而刑罚过剩的情况出现。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81条的规定,我国无期徒刑的最低受刑期是10年。

[P先生]:沈嘉宾,“被害方过错,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刘雪斌】:谢谢网友,这个问题我做一下简要的回答,您所提到的“被害方过错,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是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中所提到的。全面地表述是: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案件等具有酌定从轻情节的,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决定》中的这一内容反应了依据我国刑法我国规定,有法定和酌定从轻情节时,可以从轻处罚的基本精神,特别是我们看到这里面所说的案件,主要是一些民间矛盾所造成的案件,社会危害性往往不大,主观恶性往往不强,尽管从犯罪构成上看,达到了适用死刑的要求,但是依据上面所谈到的酌定从轻情节可以慎用死刑,这也表现了依法对于人的生命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法律正义要求的。当然,具体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如何适用这一规定是必须严格依照刑法相关条款进行的。

[一天一地一广仔]:嘉宾好多啊,请问你们对时下假新闻满天飞有什么看法?媒体能不能更负责一点,严格把好关?

【尹韵公】:现在假新闻的确非常多,有的假新闻非常恶劣,比如说前不久发生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不仅对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对国家的形象也产生了很大的损害。新闻宣传部门高度重视虚假新闻的泛滥。早在两年前,中宣部曾经专门召开过一次治理虚假新闻的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为历年少有,虽然我们多次重拳出击虚假新闻,但是虚假新闻仍然是一会多,一会少,一会又多。从有新闻那一天开始,实际上就有虚假新闻的产生了。因此,打击虚假新闻是个长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肯定要负很大的责任。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媒体已经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我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虚假新闻会少一点。但是要说完全没有,这个谁也不敢说这个话。

【韩久根】:国家预防腐败局与香港廉政公署有什么区别?  网友很关注前几天正式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我也和网友一样很关注这个刚刚成立的机构。实际上,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经过了充分的酝酿、研究、论证和决策,从动议、批准到正式挂牌,历时四、五年时间之久。因此,对于国家预防腐败局,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一般性的机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为了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战略部署,适应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政府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客观需要。一句话,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

有网友问,国家预防腐败局与香港廉政公署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从职能和机构上来了解二者的区别。香港廉政公署是根据《廉政公署条例》于1974年2月份成立的。香港回归后,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仍然设立廉政公署,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独立工作,对行政长官负责。廉政公署由三个部门组成: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这三个部门的工作分别是调查、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对抗贪污。具体来讲,执行处是廉政公署的调查部门,负责接受,审阅和调查有关贪污的指控,当执行处接到举报后就会把资料分类并立即立案调查。另一个部门是防止贪污处,它的工作性质类似大陆人民检察院的反贪污贿赂局。还有一个部门是社区关系处,它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出版物等进行一些宣传教育,也深入社区,和广大市民面对面直接接触,提倡市民遵守诚实和公平等价值理念,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预防贪污。经过长期的努力,香港预防腐败的工作开展得是有成效的,但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与内地大不一样。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系已经形成。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系。

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检查指导;二是协调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防治腐败工作;三是负责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有利于协调各部门预防腐败工作,形成预防腐败的整体合力;有利于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全社会预防腐败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增强预防腐败能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反对腐败的工作力度很大,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的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网友]:怎样才能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一直服务下去?

【郑水泉】: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8月31日在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时,高度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不仅要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而且要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要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水平优劣。从发达国家来看,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很多都是具有高学历者尤其是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硕士、博士从事基础教育是非常普遍而且十分正常的事情。目前,美国的大学汇集了世界上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要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一直服务下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各级政府要真正重视教育的发展,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看不到教育事业的希望,不可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提出“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只有教育事业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发展,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来。

二是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很多年前,陈云同志提出要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在政策上、待遇上,对教师采取了很多关爱的举措,如在政治上关心,在待遇上、住房方面逐年改善,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以及从今年开始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等等。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措施。

三是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最后,教师应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希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理论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网友]:请问理论创新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张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理论创新相互推进,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推动下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指引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实践告诉我们,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指导作用有待于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形成新的发展措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我们形成科学发展的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等,都是在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我认为,科学发展说到底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推进的发展,是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网友]:对于政府官员诚信度下滑,失信于民,有何解决之道?

【沈壮海】: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就是政德建设的问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当自官德建设始。因为,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政德是社会道德的导航器。孔子曾经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很形象地说明了行德政、以及与此相应地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反复体会。加强政德建设,靠教育,以使从政者常怀惕怵之心,思民心所向,循为政之德;但更要靠制度,靠严密、刚性的制度。道德不能只靠个体的良心,不能只靠精神的感召;要有制度的导向、制度的规范与制度的警戒。

[P先生]:请问尹韵公嘉宾,舆论监督的实现在当前有何难度?

【尹韵公】:在当前舆论监督确实难度比较大,党中央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去年还专门发了一个关于舆论监督的文件,但是在现实中,舆论监督的实现有多种因素,比如说,有地方官员的利益,也有地方势力的利益,还有其他各种利益,多种利益的交织和博弈使得舆论监督难度较大。从媒体来讲,舆论监督也有它的难度,比如说,有一些广告商和广告大户,媒体对他们的舆论监督就有所顾忌,不知道各位网友注意到没有,现在的报纸、电视很难对房地产商和汽车商进行舆论监督,因为房地产商和汽车商是媒体的广告大户。

这些因素说明,舆论监督的实现确实有它的难度,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他们有的是一样的,比如说,都提出要搞舆论监督,但是在怎样监督,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监督,他们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每天看看]:请他们就本人关于十七大的期盼和建议,谈一谈彼此的认识吧。哈哈

【韩振峰】: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将要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全党和全国人民对这次会议抱有非常大的希望。根据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基层广大群众对党的十七大有“四大期盼”: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得民心;二是坚持“四个坚定不移”深得民心;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深得民心;四是坚持五大建设协调推进深得民心。

[张胜军]:请问嘉宾,我国为什么迟迟不能立法规范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在何处?

【刘雪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于预防腐败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并不能期望仅仅设立这一制度就马上消除腐败问题,而且这一制度的设立本身也是必须慎重的。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制定都需要经过立法调查、论证,以及制定草案,直至最终获得通过等一系列严格的立法程序。所以,要设立财产申报制度,必然有一个过程。日前,监察部副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已经表示国家一直对于财产申报制度研究,将在适时的时候建立这一制度,这也反应了国家对于相关制度立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网友]:您认为我们将如何加强网络媒体和网络媒体人监督和管理,杜绝假新闻的出现?

【尹韵公】:网络媒体是一个新事物,对于网络媒体人的监督和管理,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是一个新问题。网络媒体当中,相比较而言,它比传统媒体假新闻更多。前不久,我看到一份资料,是关于中国的,说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达到了80%以上,而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度只有20%多,这个数字说明了网络媒体的虚假新闻和时时报道要多一点,据我所知,在美国也一样。美国民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也高于网络媒体。这个事情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需要的。

我认为,这个监督和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的,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进行硬约束。比如说,一旦发现虚假新闻,要对网络媒体人进行相关的处罚;一个是软的,主要是加强网络媒体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道德修养来进行软约束。用历史传统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慎独”。

[莺出谷]:韩久根叔叔,您好,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信仰了,以前他们有雷锋、王进喜他们作榜样,好像现在的年轻人老喜欢扭屁股。

【韩久根】:莺出谷网友,你提出的问题的确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信仰,但是我认为他们还是有信仰的,只是他们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信仰。其实信仰对年轻的朋友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主席过去就说过一句话,“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说要有信仰,没有信仰什么事都办不成。当然,信仰是分层次的,比如说共产主义理念信念就是最高层次,对我们年轻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有雷锋、王进喜作榜样,实际上现在模范人物,包括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也是非常多的,就看我们愿意往哪个方向发展。我对年轻的朋友们从来不担心,有一种观念年龄相对大的总是担心年轻的把好的东西丢掉了,我看丢不掉。社会一直是朝前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就要靠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否则就没法解释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穿林长啸]: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韩振峰】:去年十月,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在6·25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个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它可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二是它可以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一个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三是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使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这也体现了以胡锦涛为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穿林长啸]: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沈壮海】: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一个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绝对不是一个一个个体加在一起就构成一个社会,社会的构成有其基本要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的因素、共同的精神纽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告诉这个社会中的成员,社会将往哪里去,人民当如何协作,建设好共同生活。所以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社会不注重自己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只不过性质不同而已。资本主义社会不建设它的核心价值体系吗?我记得杜威在讲学校的作用的时候,就曾经讲过,学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平衡的、净化的环境,之所以这样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校所传授的是社会所认可的那种价值,而不是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传递下去、传播开来。

第二,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多样化的时代。在这种境遇中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有个主心骨,有个主旋律,有我们思想旗帜,以能够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面对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经济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思想信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多变。多样性不是坏事,但是多样性的良性发展应有主导性因素的引导。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奋斗的根本。面对多样性的现实,我们需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同时也需要使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更为鲜明,更有力的发挥引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动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也做了很多精彩的讨论,热心的网友也可以看一下。

[棒子面]:嘉宾:现在是理论的盲区的观点你们同意吗?

【韩振峰】:现在社会上确有一些人忽视理论的作用,但我们不能说现在是理论的盲区。科学的理论作用是巨大的,恩格斯就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到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任何人的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支配的,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这个民族、国家就有可能走弯路。当年,如果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理论讨论,就不可能把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上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也不可能有我国的改革开放,更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一种正确的理论它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可惜的是有些人往往只看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作用,而往往看不到社会科学理论的作用。自然科学一旦有了创新,可以获这样那样的大奖。邓小平理论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那样巨大的作用,有谁来奖励他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所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在指引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看来,我们不能说现在是理论的盲区。

[金色链子]:请问刘雪斌,您对南京彭宇案件的判决有什么看法?

【刘雪斌】:谢谢网友金色链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目前法学界对于这一案件的讨论也比较多,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网友对此提出了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实际上这一问题的讨论反应了我们对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认识的不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法律和道德混为一谈,用高尚的道德要求去约束普通人的外部行为,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仅仅是最低限制的道德,我们不能时刻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与道德相一致,只要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们的行为就都是合法的。

彭宇案中法院的判决结果是建立在法官依法对于证据进行的确认,和法律推理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法官来说,审理案件的依据只能是法律的规定,而不是人们的道德情感或者社会舆论。所以,在我们面对一个案件的审判结果时,我们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不能仅仅诉诸于道德和情感。如果当事人对于案件的审判结果不服的话,可以依法提起上诉。当然,可能有些人认为,该案的审判结果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都应该依据宪法和法律为准,即便造成一些可能的负面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法治所造成的代价。对于我们自己而言,重要的是时刻需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法律权利,不论是帮助别人或者接受帮助,这都是很重要的。

[千重山]:现在连开会穿什么衣服都要与国际接轨,请问理论创新的成果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有什么意义?

【韩久根】:理论创新不是有意义没意义的问题,理论创新是来源于群众活生生的实践,是因为实践的发展对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工作者也正是在回答实践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成果。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对理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推动实践发展,指导实践,同时也不断形成了新的成果。可以说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永无穷尽。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都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而提出的创新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又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要学习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召开有些会议就要求穿正装,这样显得庄重、大方,这不一定是要与哪个国家接轨,而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文明表现。

[网友]:一边是国家经济调整增长,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一边房价越来越高,远超过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您怎么看?

【沈壮海】:的确,这些年,房地产热一浪高过一浪,房价升降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事关民生大计。对于网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已经注意到,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设置专门的篇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一场网上座谈会也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已经谈到的,我不想重复。我想补充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房地产之所以能热起来,背后是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换句话说,房地产热能热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方面强劲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背后,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是客观事实。正是有了这种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新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出现。房地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折射了人们在住房方面需求的发展变化。经济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关注如何住得更宽敞、更舒适了!第二,如何解决目前老百姓购房贵、住房难的问题,关注民生的政府,已经并还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我们应当有信心看到广厦万千聚欢颜。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当假以时日。

[国有股ζ]:嘉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目前出现大量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说明你们的理论还存在很多缺陷,即使创新也不一定正确?

【尹韵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是高速增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遇到的问题和麻烦也是在高速积累和高速发展。所以,出现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很正常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要比不发展遇到的问题要多。由于中国发展太快,我们的理论确实存在着跟不上实践步伐的事实。这也说明,我们的理论确定亟待需要创新。另外一方面,由于实践层面的东西有的还没有完全成熟,有的正在成熟过程中,有的刚开始萌芽,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理论的前提本身就有难度。

中国现在的发展,其实践的丰富性为世界少有。丰富的实践应该说是为理论创新创造了很好的前提和条件。比如就经济发展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总结出一套“中国模式”的经济经验,如果做得好的话,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我们正在等待这样的经济学家出现。

【韩久根】:先进性教育活动搞了那么长时间,究竟有什么成效?   很高兴网友继续关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部署。十六大以后,经过试点积累经验然后在全党全面铺开,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历时一年半,共有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近7000万名党员参加。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提出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坚持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坚持教育活动与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坚持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党员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一些软弱涣散和不够健全的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和加强,党的工作覆盖面明显扩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三是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比如,农村党组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整治村容村貌,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饮水难、行路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47万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157万户,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138.7亿元,受到直接帮助的困难群众4059万人次,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建立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推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着眼于密切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等一大批制度,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央组织部在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印发全党贯彻执行。注重制度建设是这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一大特色,一批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六是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据统计,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5月,全国市级以上单位共召开理论研讨会1000余次,收到推荐论文近6万篇。2006年5月上旬,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全国党建研究会共同召开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这次理论研讨活动动员面之广、参与者之多、成果之丰富,都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而且为整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网友]:请问,我国是法制国家吗?如何建设法制国家?

【刘雪斌】:我想您对于这个问题认识有一点偏差,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是法制国家。法制和法治是不同的。法制主要强调法律制度,关注的重点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完善不完善;而法治除了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外,更主要是一种强调在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上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对政府来说就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使用各种手段治理国家。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五条第一款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经有10年时间了,这10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不断加强,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也不断获得提高。这期间,我们看到了《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一系列关系依法执政的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也看到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和《反垄断法》等大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获得通过。这10年时间的历程充分表明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下一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核心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网友]:请问,经济体制改革了,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改革?

【张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一直坚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近年来看,我们从各个方面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方面,中央相继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审议和通过了《物权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使我国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大规模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2002年进行了第五次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实现政事分开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发展基层民主方面,我们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一步步扎实地推进。

当然,应当承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6月25日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他强调,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且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二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三要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四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政治。五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会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点、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定会不断发展。

[爱说真话的小孩说]:请问嘉宾,我们当前的理论是否太多了一点啊,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俺还一个都不知道,只记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沈壮海】:理论是植根于实践的。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应当发展。当有人讲老理论解决不了新问题时,他不是在期盼着有新的理论解释、指导新的实践吗?

[番薯仔52世]::【嘉宾】: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素质低,因此不能搞直选。请问您估计大约多少年之后,中国人的素质能达到可以直选的程度?

【尹韵公】:素质高低与是否直选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中国台湾搞的是直选,美国就没搞直选,是否说美国人的素质就比台湾人高呢?

[龙龙龙龙]:请问嘉宾:目前,中国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民主改革怎么进行?

【韩振峰】: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值很高,根据我们的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非常信任,寄予很大的期望。具体来说,老百姓有“六盼”:一盼社会治安再好点;二盼贫富差距再小点;三盼改革力度再大点;四盼文明程度再高点;五盼就业岗位多点;六盼生态环境再美点。至于你说的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来进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绩,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肯定还会有一些重大的举措。但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比较复杂,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而只能稳步推进。

【韩久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流动外出人员会越来越多,但现代交通、通讯也比较发达,并不影响流动外出人员使民主权力,行使民主在时空上应该说终究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他们行使民主权力的意识和素质。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各地在坚持按地域、按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积极探索其他有效设置形式。有的地方创造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的方式,有的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有的根据党员特长和意愿设置特色(专业)党支部或党小组,优化了党组织设置,扩大了党在农村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有的本着农民自愿、产业相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有的建立以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科技示范服务、资金服务、政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服务网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的通过经营资本、经营资产、经营资源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各地普遍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许多地方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些地方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不断加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许多地方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培训,与高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大规模、多渠道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素质。

各地认真坚持并不断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积极建立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稳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落实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不断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许多地方专门下发文件明确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责,明确村“两委”的工作程序、议事规则、监督办法等,建立村委会定期向村党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村“两委”相互配合、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通过这些途径,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了管理、教育和服务农村党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推开,目前,各试点省区共建成乡镇、村终端接收站点197583个,其中乡镇站点10085个,村级站点187498个。全国已经建成标准化的村级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点50多万个,村级建点率达到80%,乡镇建点率达到95%,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点率达到90%,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员电教网络初具规模。这些也是农村党员群众发挥作用、行使民主的好平台。

农村基层民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妥善地处理“两委”关系。总体来看,《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

20多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二,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化解了很多新出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遏制了村干部发生以权谋私现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三,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依法进行自主生产经营和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有极少数人坚持鼓吹照搬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他们以西方模式为标准,反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发展基层民主有一段表述:“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这段话是我们发展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政治的根本依据。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 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 在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注意分析和解决基层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等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健全和完善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

如果网友有兴趣详细地了解农村基层民主问题,我这里有一些相关资料,不妨看一看。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外出后,农村基层民主如何开展的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即村民委员会。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等等。

与1987年的试行法相比,1998年正式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增加了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条款,增加了  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代表会议等条款,补充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文。在村委会选举程序方面,增加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等规定。并增加了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程序等条款这些重要补充和完善规定,吸收了各地农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对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行后,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就《村委会组织法》的学习宣传、村委会选举、村委会公章管理、村务公开、提高  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当选比例、村委会选举中的治安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性文件。各省市自治区也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像河北、陕西等省还专门制定了本省的《村务公开工作条例》。先后出台的村民自治政策、法规,都有力地保证了《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新达州印象]:嘉宾,怎么看“格林斯潘称美发动伊战是为了石油”这个事?

【尹韵公】:早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中国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就认为美国打伊拉克就是为了石油。现在,格林斯潘说出这番话,只能说明当时的中国专家、学者有远见。

[高楼明月]:请问张磊,目前很多文件、报告的语言刻板,模式化的现象严重,不够生动,你们能意识到吗?

【张磊】: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目前,我们一些党政机关,包括我们理论界确实存在语言呆板、模式化严重等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文风不正的问题。我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写的东西就是为了给人看的,如果语言呆板、模式化严重,就无法吸引人,也不会发挥这些文件的重要作用。“言之无文,其行不远”。我们一些同志的讲话,包括一些文件,就是因为不能吸引人,不能为基层干部群众所接受。所以,中央强调,要大力改进文风,要使宣传思想工作,包括我们理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要回答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样的通俗理论读物,既是更好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重大方针政策,为干部群众释疑解惑,也是改进文风的一个措施。这些年来,在这方面,我们在改进文风方面还做了其他的一些努力,包括经常深入各地,了解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包括开展网上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当然,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作出努力,也非常希望广大网友能给我们经常提醒,给我们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改进文风,不断克服你所提出的语言刻板、模式化严重的问题。

[养得一团春意在]:沈教授,我觉得制度是一方面啊,执行制度的人不去遵照制度办,你建立的制度再严密精致有何用啊?为什么不从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入手呢?

【沈壮海】:你的建议很对。首先是选用德才兼备的人,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制度,制度更根本。有不执行良好制度的,良好的制度会让其离职,包括以其德才兼备而进入、而后又变化堕落、不执行良好制度的。

[番薯仔52世]:【尹韵公先生】:我是问您估计中国人多少年之后可以直选,并不是问素质问题。麻烦您再回答一次。谢谢。

【尹韵公】:我记得,台湾有一位先生曾经很得意的对一个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不如我们台湾,我们是直选,你们做不到直选,这个美国人当即反驳说,直选并不是最好的民主形式。至于中国什么时候可以直选,那要看那个时候的情况,那个时候的人们是直选,还是其他选举方式,由那个时候的人们来决定,现在我们无法预测,我们不是算命先生,我们不能代替未来人们的决定。

理论的源泉在于实践,理论的价值通过实践体现出来

[jinhuachunmeng]: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源于百姓,请问嘉宾,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是否真正到基层百姓中间进行实践调研?

【郑水泉】:感谢网友提出了很好的问题。理论的源泉在于实践,理论的价值必须通过老百姓的实践体现出来。应当说,我们党非常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老百姓的实践创造中提升理论。我所了解的很多理论工作者,每年都到农村、工厂调研,深入社会,了解实践。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年都组织教授考察团,到基层调研,要求教师“沉下去”,沉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去学习和了解群众的实践创造,为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丰厚的养料。大家感到,完全躲在书斋里,不了解基层,不深入百姓,不可能提出有社会价值的理论。

[春雨楼头第一家]:请问各位看过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吗,只需回答:看过,或没看过。

【尹韵公】:我在大学读研究生时就读过,以后多次读过,很受启发。

[养得一团春意在]:那如果心得理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还不如老理论,沈教授,你们是继续坚持错误的还是挖掘前人得珍贵思想呢?

【沈壮海】:理论的新旧、理论的生命力不是看它产生时间的长短。我们不能喜新厌旧,也不能认定越老越吃香。关键看这种理论有没有彻底性,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原创手法]:偶问个“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是什么?如果说不清,不争论,那为什么还必须坚持呢?

【韩久根】:这位网友把这个热点问题加了个引号,大家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社会主义的确是热点问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很快,国外关于我国的报道越来越多,不管这些报道是友好的,还是怀有其他的目的,驻国外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们的这种感受更真切一些,关注的人多了是好事,就怕没人关注。其实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小平同志就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共同富裕,当然我们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可能还很长。关于“不争论”,小平同志说,不争论是他的发明,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面对国内外特殊的时期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智慧。不争论并不是说对党的重大问题不讨论,不研究。实际上我们党研究探索问题的风气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股份制改革,颁布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公务员法,都是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而实施的。

[一天一地一广仔]:中国经济走上又好又快轨道:说一说你感受到的“又好又快”?

【尹韵公】:建议这位网友看一本书,是关于余秋里的,书名是《在历史风云中的余秋里》,里面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余秋里当国家计委主任时,跟毛泽东讨论五年规划时,毛当时说了一句话,“多快好省,好字当头。”这说明,中共最高领导人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就意识到经济发展第一是好,第二才是快和其他。

[山东棒子又来了]:尹韵公嘉宾:美国人认为独立的媒体构成了美国权利的第肆极,你认为俺国的媒体是这样吗? 这与没有一部新闻法有没有关系?

【尹韵公】:这与有无新闻法完全没有关系,因为美国就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据我所知,世界上有新闻法的国家只有二三十个。

[酒半仙]:请问嘉宾先生们:当一个社会可以公开在各种媒体中使用“弱势群体”这个称呼的时候,这样的一个社会到底应该是属于怎样一个状态的社会?

【尹韵公】:“弱势群体”这个称呼现在广泛使用,只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是一个客观存在。

[金色链子]:张磊您好,目前社会上“仇穷”和“仇富”现象都有不少,是不是说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张磊】:你所说的“仇穷”和“仇富”,我理解就是人民群众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意见。我认为,现在在收入分配方面,确实存在着分配不公或者差距拉大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中央提出来要把实现社会公平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此,中央提出,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注意从各个方面改善民生,逐步缩小产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为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采取的一些措施。我认为,存在社会收入差距,并且在一定的时期,收入差距比较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这只能通过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强,也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努力逐步解决。“仇富”、“仇穷”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觉得,应该相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要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是使大家生活都好起来。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随着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我们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力度和措施也会不断增强。

[wqliu]:请问嘉宾:理论研究为什么不去研究研究美国的治国理论?为什么只研究中国的?他山之石不可攻玉嘛?

【郑水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先进的理论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借鉴。我们国家有很多专门研究国外的机构,其中也包括对美国的研究,例如,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有类似的研究美国的机构。当然,我们研究国外理论的立足点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的眼光是世界的,但立场、情感都应当是中国的。

[野虎深山]:专家请你问: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请思: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请做:人民大众需要做的。

【韩振峰】:人民大众最需要既科学又实用的理论,需要既深刻又通俗易懂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这样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也是这样的理论。这种理论既从实践中来,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既从群众中来,又能反过来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我想人民群众最需要的还是这样的理论。

人民群众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来源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经过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而来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了典型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P先生]:尹嘉宾,网络等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不是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会不会造成以噩传噩?另外,舆论监督会不会造成自身腐败?

【尹韵公】:据我所知,国外有的媒体在搞舆论监督的时候,目的性很强,主要是在某种政治势力支持下,想搞垮政治敌手,由于手段败露,自身也垮台,这样的例子在国外是有的。这是不是也是舆论监督造成自身腐败呢?

[网友]:应该说,近几年,党对作风建设很重视,先后开展了三讲、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从结果看,似乎效果并不理想,您怎么看?

【韩久根】:很高兴回答这位关心党对建设的网友的问题。刚才有网友问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没有成效的问题,我实际上做了比较笼统的回答,下面我不妨再列举一点数字,让事实来说话。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大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整顿的力度,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行了创新,新建基层党组织是13万个,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15万多个,调整和充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16万余名,通过这些措施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

[江山多娇A]:请问张局长:据我所感,目前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中心工作的步伐,不知是不是这样?

【张磊】:这位网友非常关心党的理论工作,我很高兴。理论工作说到底就是为党的中心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你感觉到党的理论研究工作还有不足,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一个激励,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我们的工作。近些年来,党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十六大以来,中央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一工程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三年多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本新教材已经编写完成,九本基础教材进展良好,四十多种骨干教材和一百多种重要教材也在积极推进。同时,我们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策研究和决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每年在中央各主要报刊和地方一些重要报刊上,都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文章。这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干部群众释疑解惑,都是很有意义的。当然,也应该承认,我们的事业发展得很快,理论工作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尤其是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那些重大的战略性的问题,深入研究促进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使我们的理论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jinhuachunmeng]: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徐徐吹]:请问嘉宾,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怎样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韩振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和指导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们两者表述虽然不同,但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强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强调发展。具体来说:一、它们的出发点一致,都是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强调要在发展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它们的价值导向一致,都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它们的基本要求一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构建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四、它们的根本方法一致。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构建和谐社会也强调通过“五个统筹”来实现。由此看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棒子面]:请教嘉宾:理论是否也分先进的和不先进的?

【尹韵公】:理论有先进与不先进之分,这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思想有进步的和落后的区别一样。

[梦举红旗]:美国宪法修正案中有宪法条文:政府不得以立法限制人民言论自由。我们可否借鉴?

【刘雪斌】:网友您好,您的表述有一定问题,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诉冤请愿的权利。这里很明确不是指的是联邦政府,也就是行政分支,而是国会即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的法律。实际上在美国对于言论自由也并不是没有任何法律限制的,在美国历史上主要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来对于言论自由的内容和行使方式来进行规定的,权利人并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可以行使言论自由。

[千重山]:张磊嘉宾:能否动员各级领导经常到居委会、村委会组织群众,大力宣传一下理论创新成果,而这些成果对我们都很陌生?

【张磊】:你的建议很好。党的理论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宣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它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且在于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人民群众,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基层宣传的问题。近些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每次党的代表大会以后,我们都组织中央宣讲团深入各地进行宣讲,各级党委讲师团也经常深入基层群众进行宣讲,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前不久,我到云南去调研,也了解到你反映的那些问题,就是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能够结合他们的实际,宣讲科学理论。我们还要在推进理论深入基层方面下更大力气,包括推动各级领导经常到居委会、村民委员会进行宣传。党的十七大以后,我们要大力推进理论宣传下基层的活动,通过各级党委讲师团,组织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宣传党的理论,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感兴趣的语言阐释中央精神,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

[把弄国粹⑴]:尹韵公先生,看了你的言论,总有一种感觉,法律常识,尤其西方法制史的严重缺乏。特提出建议

【尹韵公】:难道美国有新闻法不成?

[海边溜达]:你认为党建工作最大的难点和困惑在哪里?

【韩久根】:现在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很快,也就是说实践发展很快,与实践的发展进程相比,理论上相对滞后了。实际上,理论包括党的建设理论应该具有超前性,能起到引领实践的作用,这是我从事党建工作感觉到最大的难点和困惑。我认为从事理论工作的朋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朋友,都来关注党建问题,关注实践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理性的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我想能极大的推动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形成合力,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也是有利于炎黄子孙的事。

[海边溜达]:郑水泉先生,如何看待当前高校存在的内部保研和招生腐败问题?

【郑水泉】:刚才,有几位网友都提到高校的腐败问题,说明网友对高校非常关注,也说明高校的工作对社会影响很大。高校历来被人们叫做“清水衙门”,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内部体制机制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也对高校带来了影响,极少数高校也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的形象。应当说,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反腐倡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招生、资产、财务、基建等部门的监督,坚决抵制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影响,高校总体上是比较清廉的,网友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个别的,当然,高校是育人的地方,应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决不能让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网友]:官员或者党员干部是不是应该成为道德楷模?您如何看待一些官员或党员干部的腐败对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韩久根】:有网友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问题,以及少数党员干部腐败堕落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全党全社会都关注这个问题。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当然都要行为师表,争当楷模。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祁爱群、邓平寿等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优秀党员干部。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一些党员干部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损失。

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胡锦涛同志及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为全国人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可以说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底线。“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这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转变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一个家庭,只要做了缺德的事,就必然要受到谴责;相反做了好事、善事,总是被人赞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错误地把道德标准放得很低,少数领导干部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滑坡,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滋生了大大小小的贪官。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全社会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但首先要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要求更高。而党员干部一旦真正做到了,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加强道德建设,应当首先从党员干部入手。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加强道德修养也最为紧迫。《大学》中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看成为官治国的最起码的资格。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是群众学习的一面镜子。所以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深刻对比反思自己与“八荣八耻”要求的差距,清楚何为荣,何为耻,崇尚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做表率,做好示范,维护和树立良好的形象,带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实践,更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党员干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的必须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切实强化道德的实践行为。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知荣明耻,重在实践。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必须身体力行地去实践。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坚决避免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现象。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着力解决好相关机制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所谓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它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为基础的,是一种高尚境界。所谓他律,是一种外部监督机制。他律,既包括相应制度的约束,也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等。自律和他律是进行思想品德修养的两种基本手段。自律是他律的内在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外部条件和引导机制。因此,还要结合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特别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的考核内容。

相关链接: “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秋雨夜夜]:请教嘉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新的发展

【韩振峰】: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从而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建党80多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出现过一些教训。回过头来总结的话,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规律、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规律、继承与发展的规律等等。这些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在实践中受惩罚。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性的要求去做,我们的事业就能成功。我们党正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

[网友]:怎样看待发展中国家教育深化改革问题?我国目前有这方面的问题吗?或者说这个问题到什么程度?你认为根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郑水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加激烈,知识的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老百姓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最大愿望。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需求有很大差距。

中国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很多年,但应试教育倾向依然广泛存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有人比喻说,一些地方和学校“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之所以如此,有教育自身的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比如中国人厚重的“望子成龙”的文化心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孩子被从小训练应试教育能力,这种竞争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有反映。从教育自身来说,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学方法改革亟待深化;从社会来说,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外部因素都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努力,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另外,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长期以来“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尚未达到4%的目标。这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而且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达7%,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比例也达4.6%。因此,要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来源:人民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