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常桂春在中国北车集团二七机车厂可谓大名鼎鼎,厂里的同事提起她无不伸出大拇指,“她虽是个女同志,却喜欢做车工,爱琢磨,在制造过程中的创新层出不穷。”
当年,年仅18岁的常桂春高中毕业后来到二七机车厂,做了一名普通车工,这一做就是28年。“女同志一般都是在车间开吊车,这样不太累,可以照顾家。但我觉得太枯燥,所以就要求去干车工了。车床都很高,车工劳动强度不小,而我个矮,干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必须垫得很高才能够着车床。”
常桂春的创新故事在厂里广为流传。比如,加工机车油路上的锥形螺堵了,她就总结出一套“手感、眼观”的操作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一次只能加工一个工件的模式,创造出一套“进刀挑扣倒装工件”的绝活,一次走刀可以连续干三个工件,使工效大大提高。
“其实这种方法也不是太难,主要是敢想。但是这个加工方法只能一次成功,所以得有足够的技术和自信。”常桂春道出了她的秘诀。
对车工来说,工装卡具对操作至关重要,造不出合适的工装卡具,工作效率就无法提高。近十年来,常桂春制作了近四十项工装卡具,有些配件成了她的“专利”产品。在加工东风7型机车板阀座时,为了解决用四爪卡盘找正既麻烦又费时的难题,她自己找材料制作加工胎具,现在只要把板阀座放进去,就可以定好中心,这个小小的改造一下子把工效提高了四倍。
凭着努力钻研技术,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常桂春创造了月月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奇迹”。在厂工会组织开展的“五个一”(每个季度完成工时1000点、节约100元,实现一项技术革新,无一件废次品,无一次违章违纪,无任何人身机械事故)劳动竞赛中,她连续6年荣获一等奖。
“她制造的产品,最让人放心,在我这里都是免检的。”工厂的检查员说。每干完一件活,常桂春自己都会仔细测量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每年经她手加工的配件两万多件,却从未出现过一件废品。
在20多年的车工生涯中,常桂春落下了许多病,眼睛也不好使了,无法看清尺子,于是2004年后,常桂春转到了生产计划员岗位。“这个活更复杂,每个车间生产都要靠我来调度,得熟悉所有环节,这么多车间从进料到出货我都要负责,可是不敢有一丝马虎啊。”她说。
即使不在原来的车间干车工了,常桂春也不是一个能坐在办公室里闲着的人。“常桂春是我们的老班长了,有时候我们干不了的活,还是去请教她,她这人,总是随叫随到,从来不烦。”小件班班长陈自兴说。
当记者离开常桂春的办公室时,她正带着老花镜,略显笨拙地操作着电脑,制作各车间的生产计划。虽然有一个新来的徒弟帮忙,她还是不太放心,“现在我们生产的火车机车类型越来越多,车间的生产不能停,有一点差错,就可能完不成生产任务,我还得盯紧呢。”(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