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地层已趋平稳约20年的台北盆地近三年又出现下陷,且地层下陷区都有深开挖地基的特色,捷运工程的地下开挖深度达30公尺左右。“水利署”副署长吴约西表示,虽然最大下陷深度不到8公分,情况轻微,但地下水位不升反降甚至产生地层下陷,是20几年来首见的异常警讯,应立即追踪查明原因,并采取因应对策,以免情况恶化。
捷运挖30米 连续壁疑是祸首
台北盆地局部下陷中,祸首指向捷运工程。环保团体批评应该把关的“环保署”玩忽职守,让环评机制生锈,地下水位下降、地层下陷才会连年发生。
施做捷运新庄线的台北市捷运局中区工程处长郑国雄说,捷运开挖深达二、三十公尺,破坏地下水位平衡是必然的,重点是妥善控制的程度;若损坏沿线邻房,该局都尽力修补。他指出,捷运工地采用深连续壁工法,直接阻断地下水,让地下水的流向自动改道,并没有抽太多地下水,产生地层下陷,他也纳闷。
郑国雄也坦承,捷运施工前确有一套地下水抽取计划,打了抽水井就要有补注井,把抽掉的水回注地底下,但“没人知道补注井该打在哪里,也难评估效果”,最后这些地下水都排到水沟流掉了。但这项说法并未能说服环保团体。
环境质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刘铭龙说,当年的捷运环评报告书已要求施工单位,须注意新庄、芦洲同属地下水敏感地带,应有防止沈陷、损坏民宅的监测系统与因应对策;监测结果证明台北盆地已连续沈陷三年,显然施工单位的自我要求不如预期,环评考核追踪机制也“生锈”了。
地层为何下陷?大地技师林四川认为,可能是地下水抽过头了。他说,超高大楼和捷运地基都要深开挖,为了阻挡地下水破坏工程结构,常用“连续壁”挡水,并把地基周围的地下水抽干;由于抽掉的地下水量庞大,很可能破坏当地或沿线的地下水位平衡,导致地层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