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自信?
[ 2007-09-03 11:4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如今,国人越来越能感受到国家崛起带来的荣耀和光芒,但是,面对外国人,依然还有不少中国人很难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心。……

为什么中国学生不自信

作为教师,体会很深的是,就多数而言,我的中国学生远不如欧美国家的学生表现得那么自信,那么敢于提问甚至挑战老师,即使在同一个课堂上也是如此。我对国民自信问题的议论,就从这里说起。

中国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或水平不高?显然不是。有些外国学生哪怕仅读到一份资料、一篇文章,如果发现其观点同老师不合,就敢拿来当面质疑。也许是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更崇拜老师?也不是。中国学生私下对某些老师很不服气,是常有的事,只是不敢当面表露而已。

据我观察,中国学生在老师面前之所以不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到自己同老师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一个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观点如果持怀疑态度,那就是“不听话”,就得不到好分数。而听不听话,在班级里的分数排名高低,是衡量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在如何把握这些标准方面,老师有很大权力。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自信,由此而来。

在欧美的现代教育中,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是否对知识刨根问底,以至是否自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能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固有结论,也是衡量老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有意思的是,在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很多人都能跟当地学生同样自信,同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为在那里,如果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不能发表独立见解,反而会得不到高分数。此外,学生不必惧怕老师,老师反倒有几分怕学生,因为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数。在大学里,学生评价不高的老师,选他的课的人数就少。长此以往,老师晋升职称就成问题,甚至保不住饭碗。

可见,所谓中国学生不自信的问题,主要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人格关系是否平等,在于对人(包括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于培育学生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

将中国学生的例子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上,可以看到,部分国民在外国人面前缺乏自信,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内部。自信产生于自尊,而自尊又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固有天资和能力上的差异,但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国民性格必然被扭曲。鲁迅笔下的阿Q,描绘的是近百年前国人在内乱外患之下那种无奈的沉沦。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受了屈辱,回过头来却向柔弱小尼姑报仇发泄。在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专制等级观念还远远没有肃清,而今社会上嫌贫爱富之风又在污染一些人的灵魂。在下级、“层次低”的人面前颐指气使、不屑一顾的人,转过脸去就会在长官、富豪面前低三下四,自信全无。

如果在社会内部用地位、权势、财富来衡量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在国际上也会用不平等的势利眼光去评判事物。清末朝廷对内不讲民族平等,对外不讲国际平等。先是用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开放;后来在洋枪洋炮下败退,又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丧权辱国。他们对百姓趾高气扬,在洋人面前则卑躬屈膝。对内没有人权,对外丧失国权,何来民族的自尊自信!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倡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但是,一项响亮的外交原则,却不能扫除沉积于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卑-自大情结。走入开放时代,我们猛然意识到本国还很贫困落后,一些人不免在发达国家面前产生自卑感,心向往之。另一方面,这种自卑感常常以自傲的面目出现,就像阿Q那样声称:“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说到底,部分中国人在国际上缺乏自信,就像一些低分学生缺乏自信一样,是评价体系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无可避免地置于一切之首。随之而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金钱来衡量人的尊卑。这种心态放到国际上,则是以财富多少来衡量本国和他国,误将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硬实力,即“阔”或“不阔”,视为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象征。虽然今天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很长时期里仍将是穷国。若仅以“财大气粗”来建立自信,那么中国的自信就遥遥无期了。其实,就像达官贵人、高才生以外的国民也有资格自尊一样,物质实力不那么强大的民族,同样应当以自尊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些人想以同发达国家比肩的方式,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国际标准”来确立自信,其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争建亚洲第一高楼,以洋词命名奢华住宅,以洋文标注国内自销产品(更不消说伪造洋货),花高价换取有名无实的洋学位,巧立名目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出高租包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而自诩“征服欧洲观众”……如此种种,都不过是向国人显示自己的骄人之处,以此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