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移民之路:移民经历是女儿的财富
[ 2007-08-31 11:0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从烦恼的哭泣到自信的欢笑,本文中的小主人公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从小学到大学,她的父母十余年教育女儿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同样令人敬佩。

一方面,海外华人移民的子女正在逐渐长大,和周围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肤色、说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太多的“不一样”令他们压力备增,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文化冲突也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样的。怎样才能不使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成为又一个负担呢?

移民子女的健康成长,孩子自身的努力和父母的正确教导缺一不可,本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女儿笑笑(杨圳韬)今年19岁,6岁时从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毕业后,就来到了美国,开始了她的移民之路。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一句英语都听不懂,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笑笑,就这样进入了美国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对于她来说,在学校遇到的远不只是语言问题。

当时笑笑就读的小学里,她是唯一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许多美国成人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更何况他们的孩子当中有的也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好奇心使得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经常笑话笑笑。刚上学不久,学校里有位男同学叫她“CHINA GIRL”(这是一个带有种族歧视的词)。虽然笑笑还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那位同学说话时的表情和神态足以让笑笑懂得他是在骂她。本来就觉得各方面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她,听了此话后就更不想去上学了。

6岁的孩子总想和别人一样,可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黑头发,黄皮肤,棕色的眼睛,穿的是中国带来的衣服;吃的是米饭、青菜、饺子和馄饨;用的是筷子;并且在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接受了3年的中国文化教育。笑笑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她和别人不一样,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笑笑感到很困惑、很委屈,经常回家哭。这使我们认识到帮助笑笑正确看待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多重要。

我们跟她耐心解释:别人嘲笑你,并非是你的过错,只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长得不一样。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点和各自的文化。同学们笑你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不了解。他们笑你用筷子吃饭,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筷子,你可以借此机会教他们用筷子,当他们学会了怎样用筷子后就不会再笑你了。在反复不断地做思想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让笑笑每天带中国的饭菜去学校,以此来锻炼她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就这样,班上的同学逐渐对笑笑友好起来,还经常向她打听中国的情况。

5年的小学学习中,笑笑不仅过了语言关,而且养成了阅读的嗜好。一年级,她参加了ESL班(英语为第二语言);二年级,她是全班书读得最多的学生;三年级,她学会了写信和寄信;四年级,笑笑至少阅读了几百本书籍;五年级毕业之际,笑笑是全年级同学民主选举出来的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