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郎取苏州媳妇 他把肖邦雕像“搬到”中国
[ 2007-08-31 10:3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但凡波兰首都华沙举办有关波中关系的活动,总能见到波中友协总会会长古拉尔赤克博士的身影。这位慈祥的老者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在中国留学、工作,还曾担任驻华大使,为促进中波友谊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如今,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在为中波友好而奔波忙碌。

北京奥运“特邀嘉宾”

古拉尔赤克一口流利的汉语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最近,他接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正式邀请,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北京荣誉市民担任奥运会开幕式的贵宾,在整个欧洲才9位,而在波兰就我一个。”告诉记者这个喜讯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近期,古拉尔赤克将再度前往中国,与北京朝阳文化馆商谈落实捐赠肖邦雕像事宜。他说,预计年内就可在文化馆大厅内竖起肖邦雕像,一偿北京肖邦迷们的心愿。

即将在北京落户的这一雕像将是他“搬”到中国的第二尊肖邦纪念像。今年3月3日是肖邦诞辰197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上海中山公园草坪上矗立起这位波兰伟大钢琴家和作曲家的铜制雕像。雕像高达7米,重2.5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肖邦像。人们能够在这座公园里一睹音乐大师肖邦的风采,可以说,古拉尔赤克是最大的“功臣”之一。2004年,古拉尔赤克牵头成立肖邦纪念像筹建委员会,寻找赞助商,多方筹集资金。

古拉尔赤克说,肖邦是波兰人心中的骄傲,他的音乐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在中国,钢琴家、音乐学院学生甚至爱好音乐的孩子们都在弹奏肖邦的乐曲。“肖邦雕像落户中国得益于波中双方的良好合作,是两国之间友谊的成果。”

结缘中国五十载

古拉尔赤克于1936年1月出生在华沙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953年,他被波兰政府派到中国留学,最初在北京大学中文培训班学习中文,一年后进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贸易经济系学习。当时北大老师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齐奂武”,他本人也十分喜欢这个“很中国的名字”。

在中国的6年学习期间,他不仅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学基础,还邂逅了美丽善良的苏州姑娘戈渊渊,两人相知相爱,并在得到两国政府的批准后于1956年喜结连理。

1959年,古拉尔赤克带着中国妻子和年仅两岁的女儿丽丽回到波兰。他先是在波兰一家国营外贸公司工作,1971年从外贸领域转到外交战线,此后曾四度出任波兰驻中国外交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波兰外交部就曾建议他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但被他婉拒了,他选择到驻华使馆当了“二把手”(政务参赞)。1994年8月,古拉尔赤克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他被任命为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中国朋友都亲切地称他“齐大使”。1999年,“齐大使”离任。在随后的四年里,他又先后被聘为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前总理米莱尔及马雷克·贝尔卡的亚洲和中国问题顾问。

为感谢他对中波友谊所做的贡献,北京市市长刘淇于2001年向古拉尔赤克颁发了北京市荣誉市民证书和徽章。他是北京市的第17位荣誉市民,也是17位荣誉市民中的第二位外国驻华大使。

见证中国“翻天覆地”

50多年来,古拉尔赤克一直在关注中国,目睹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中国发展的“见证人”。古拉尔赤克说,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古拉尔赤克非常钦佩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波兰总理访华时,他作为代表团成员曾与邓小平亲切会面。他说,这位中国伟人平易近人,很风趣、幽默。

古拉尔赤克现在每年仍要回中国好几趟,每次都能感受到不少的变化。他由衷地称赞说,中国现在的开放程度很高,文明不断取得进步,各项事业发展都很快。

古拉尔赤克同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这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他说,中国政府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古拉尔赤克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他说:“中国目前的政策如能继续下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稳步发展,创建和谐社会,那是最合适的。”

重建波中友协

古拉尔赤克是波中友好协会几十年的老会员,近六年来又肩负起了重建波中友协的重任。

在1989年之前,波政府向包括波中友协在内的所有对外友协提供经费,但1989年转轨后这种资金补贴取消了,大部分对外友协都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波中友协总会和分会的大部分财产被没收,自此总会很少开展活动,分会也基本停止了运转。

2001年,根据波兰总统办公厅的建议,古拉尔赤克博士租赁了办公室,着手重建波中友好协会,并亲任总会会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迄今已有11个省的分会恢复了活动,而他的目标是恢复波中友协在全国16个省的分会组织。

古拉尔赤克把部分收入捐赠给了波中友协。他说,现在自愿加入友协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感兴趣,这让人欣喜。

如今,古拉尔赤克与他的中国妻子相依相伴,携手走过了51年的人生岁月,一对儿女已进入中年,三个孙辈都能讲汉语。古拉尔赤克动情地说:“我一生中最温馨、最浪漫的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能为中波友好关系做些实事儿,我感到很自豪。”(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