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之:中国既有活力又开放
[ 2007-08-29 16:1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东京”论坛进入第二天。“中日关系与亚洲未来”分会代表、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就分会讨论作了总结报告,全文如下:

亚洲各个国家的发展使亚洲今天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亚洲的GDP在2005年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的25%。很多机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亚洲GDP可能超过世界的一半。所以说,在大会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的重心在转移。

所谓亚洲的事迹,我认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亚洲区域内的分工合作非常的广泛和深化。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区域内的贸易率从1980年的34%提高到了2005年的55%,这是很高的数字。同时,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说,亚洲进入了一个大分工,大合作,互相依赖的时代。现在全世界的媒体都把中国称之为“世界的工厂”,我认为有紧密的合作分工关系的东亚才是真正的世界工厂。

这个论坛在去年就开设了探讨亚洲未来的分组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分组的讨论建立一个中日双方对亚洲未来的对话机制,这是这个论坛新的创意,也是中日之间唯一的,至少是最早的讨论未来的平台。

基于在去年成功讨论基础之上,今年我们把这个论坛搬到了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学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一部分是由嘉宾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部分赵启正先生首先指出了与欧盟的进程相比,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步伐还很缓慢,各个国家认识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并且强调了中日关系决定亚洲的未来,所以指出了对亚洲的未来日中之间肩负的重任。吴建民先生总结和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0年的经验。王英凡先生介绍了把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机制发展为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的设想。在会上很多的嘉宾讲了很多精彩的论点。

分会第二部分是与大学生的交流,大会2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对中日双方的嘉宾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例如对日本的政治家而言,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日本各政党在对华的政策上有何差异?中日双方的嘉宾都对这些问题做了坦诚的、简洁的回答。这场讨论不仅使中国的学生零距离的了解了中日双方对亚洲未来的见解,同时也使嘉宾了解了中国青年的思想。

对于昨天的分组会我有三点感觉。第一点感觉,学生们提问的质量非常高。这表示中国的青年对中日的问题,亚洲的未来非常的关注,而且有非常好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第二点,提问非常踊跃,体现了中国的青年人充满活力;第三点,提问题的人大部分是北大以外学校的学生,我们在北大开会,有那么多外校的学生参加,这说明了北大的开放性。所以我们昨天的分会总结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活力,一个是开放。这是我们分会的体现,也是我们中国今天的写照,更是我们亚洲今天的写照。

谢谢大家!

(信莲)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