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纪”全看中日两国 日本需要当代遣唐使 
[ 2007-08-26 17:45 ]

   “解冻中日关系,两国大学能够做点什么?两国青年能够做点什么?两国民众又能够做点什么?”

    中日大学校长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06年12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这是由中日两国教育部所支持的中日大学校长论坛框架下的首次学术会议。如何重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两国和谐发展,如何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各国大学所肩负的使命与作用,如何使来自民间的力量成为解冻中日关系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来自中日两国三十多所知名高校一百多位校长和副校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日本需要当代“遣唐使”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日本的‘遣唐使’、‘遣隋使’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带回了日本,成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遣唐使’,通过交流促进互信。”日本京都大学校长尾池和夫在发言中说。

  在尾池和夫看来,无论从经济发展上来看还是从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来看,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日两国都存在很多共同的问题;而在中日交流的历史上,不管两国政府间经历了什么恩恩怨怨,民间交流从来都没有停息过。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识到,日本显然需要更多的“当代遣唐使”,人们寄希望于新一代的“遣唐使”们能促成中日两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日本大学掀起“中国热”

  “我还记得,京都大学最早的一位留学生就是在一九零三年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而时至今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是方兴未艾。”尾池和夫说。他表示,近年来中日关系虽然不断起伏,日本高校里的“中国热”却一直未高烧不退。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日本高等学校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约有八万多人,中国已成为日本留学市场上最大的生源国。与此同时,日本各大学府不约而同前往中国,目前已有二十多所日本大学在中国设立事务所,展开各种招生活动,以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

  “中日间的交往已逾两千年之久,其中绵延不断的是文化交流。”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

  “亚洲的世纪”全看中日两国

  “许多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世纪,而在我看来,二十一世纪能否真正出现亚洲的繁荣完全取决于中日两国。”章新胜表示。有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日本知名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校长安西祐一郞则认为,中日大学间的合作应当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认识,大学应当首先意识到社会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章新胜表示,中日关系需要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同时强有力运转,但推动这两个车轮的是两国人民。文化交流有助于把两国人民的情感连在一起,把两国人民的力量聚在一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