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广告看中国崛起
[ 2007-08-20 08:27 ]

华人开始成德企代言人

众多德国企业也逐渐在广告中利用“中国元素”展现自己的全球化形象,华人开始成为德国企业代言人。

今年,在德国的各大媒体上,一个俊朗的中国人与奥迪豪华车一起亮相的广告曝光度极高,他便是在德国广受欢迎的“钢琴巨子”郎朗,这是奥迪车在德国本土广告中首次启用亚洲人做形象代言人。平时,在德国各大城市街头更常见的是郎朗专场音乐会的大幅广告,一位德国音乐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世界上最出色的音乐是德国人创作的,但当今最优秀的演奏音乐者却是中国人,郎朗已深深征服了德国人的心。”自然,朗朗的广告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在德国广告中呈现,虽然如此,但就此断言这类广告已全面进入德国以及欧洲主流社会,那还为时尚早。这类广告还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关的德国媒体上,而在德国媒体中也鲜见中国知名企业发布高质量的广告,这与日本、韩国等国品牌在欧洲的广告知名度还存在很大差距。

美国:“正反中国”旗鼓相当

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广告和主张与中国合作共赢的正面广告并存,反映了当前美国社会对中国崛起矛盾而复杂的心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晴川发自华盛顿“美国人打球是讲规则的,而中国人则不是。”

美国右翼政客、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邓肯·亨特,在一则电视广告画面中拿着一个美式橄榄球声称:“中国向国内企业提供补贴,同时压低人民币汇率,使得美国在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中国又用从这种不公平贸易当中赚取的钱购买军火、威胁和平。”近日,亨特以“通过和平显示力量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名义作了这样一则电视竞选广告,矛头直指中国。

美国是一个广告充斥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社会针对中国的各种声音不断浮现,而广告则是一面很好的透视镜。

有的广告妖魔化中国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中国部主任兰普顿曾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对华政策上,美国政界向来有“遏制派”和“接触派”之争。

中国崛起的现实一方面使“接触派”看到机遇,另一方面则使“遏制派”更敌视中国。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广告当中,比如亨特出于竞选所作的电视广告就属于后者。虽然他不是主流候选人,他的言论也没有多大市场,但这的确反映了美国对华“遏制派”的心态。这种“妖魔化”中国的广告,结合当前美国“中国产品威胁论”和“人民币汇率威胁论”等言论,难免会让美国民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大打折扣。

在美国,还有一部分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人,他们喜欢把本国制造业的衰退归咎于中国。美国最大的企业沃尔玛在本国遭到一些人的抵制,他们将反沃尔玛和反中国商品甚至反华又联系在一起。今年6月份,反沃尔玛人士连续刊登两则反华广告,一则题为“沃尔玛与中国”,广告称沃尔玛是美国从中国输入商品的头号公司,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导致美国工厂关闭,给美国造成巨额贸易赤字,“沃尔玛和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而美国则日趋衰弱”。广告号召美国人只购买美国生产的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