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两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大家的语言不同,而且都有各自独立的指挥和通信系统,这样交流起来肯定很困难。那么,在演习中,各方怎样沟通和交流?
林东:通常,联合军演的部队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导演指挥部和基层部队都有语言障碍问题,但不是不能解决。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联合演习多了,语言关也就过了。
目前对北约和以前华约等军事联盟组织的联合演习来说,这个问题早已解决,北约规定使用英语,华约则使用俄语。对非结盟国家间的双边演习则往往配备翻译,各自使用本国官方语言,由翻译沟通。但对多边的联合军演则难度较大,目前通常采取统一使用大家都会说的共同语言——英语。
记者:在演习中,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人员受伤或者极其恶劣的天气,一般怎么处理?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林东:军事演习中出现伤亡或遭遇恶劣气象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多国联合演习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组织计划中专门有一组分支计划来应对突发事件,根据计划在演习现场会部署通信保障分队、气象保障分队、医疗救护分队、工程抢险分队、哑弹排除分队和民事救援分队等应急反应部队,遇到天气突变、演习通信联络中断、翻车、弹药意外爆炸、人员伤亡等非常事件,快速实施救援、救护,以保证演习正常进行。
记者:林老师,我想了解如果在联合演习中各方意见不一致,听谁的?
林东:总的说来,一般性联合演习严格遵循计划实施,各国参演部队在演习前就认同计划,演习中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出现大的意见分歧。但演习中会遇到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新问题,这就要由联合演习总指挥与参演各国派出的联合演习副总指挥进行临时协调,以达成一致。
记者:联合演习是否会分出胜负?一般以什么为依据来评价一场演习的成功与否和效果?您能举例说明吗?
林东:一般性的多国联合演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参演国各军总是站在一条战线上联合作战,而让东道国派兵充当假想敌,不会将彼此分为红蓝方搞对抗赛,最终大家都获得圆满成功。只有关系特别紧密的双边、多边联合演习才选择一两个对抗性游戏,以检查共同防御的漏洞。
演习成功与否主要看演习的效果,而对演习效果的评价,参演国军队可能不尽相同。例如,美军规定一个连伤亡30%则丧失进攻能力,而有的军队根据历史数据在伤亡50%情况下仍认为还可再组织进攻。为解决这个难题,几方可以在计划中先统一演习评估标准和方法,也可以在最后由各国参演部队交流看法,演习指挥部折衷做出裁决。
记者:您认为,相对于平时在各个国家内部搞的军事演习,参加这种国家之间的联合军演,能让一支军队取得哪些不一样的收获?
林东:相对于各个国家内部自己搞的演习,参加国家之间的联合军演有三大突破。一是接触外军的突破。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封闭式的发展不符合军队发展的大趋势,不接触外军就容易造成自我封闭。只有多接触外军,才能对世界军事发展有切身的把握。
二是有了符合实际的参照系,各国军队都在搞新军事变革,究竟搞得怎么样,联合军演是展示身手的窗口。
三是开辟了取长补短的窗口。世界上各国军队都有看家本领,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只有加强向外军学习,海纳百川,才能提高自强创新的能力。(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