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2日,北京市召开清理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工作总结通报会,落实中央七部委联合检查组的有关整改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办公楼等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这条消息全文600余字,既没公开截止七部委清查“豪华衙门”大限(6月20日),当地究竟清理出了多少“豪华衙门”,更没提及其中哪些“衙门”奢侈、铺张到了何种程度,仅说“市委统战部、房山区、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介绍了自查整改情况”。通篇基本上是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的讲话要点,强调要继续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上报整改措施没有落实的,既要追究本级党委、政府责任,还要追究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云云。
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有两点:一是北京此番清查“豪华衙门”收效相当不错,但可能碍于“家丑不可外扬”,不敢让媒体披露违规建设部门、单位的具体名称,担心因此而“影响政府整体形象”;二是“豪华衙门”的整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但其中可能存在阳奉阴违、避重就轻等现象,所以不得不再三强调进一步强化监督、问责机制,严防已上报的某些整改方案沦为一场“公文游戏”。
实际上,纠正和查处党政机关违规建设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问题,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切入口,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塑造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具体措施。所以,“点名道姓”地通报违规建设部门和单位,并及时公布整改、纠正情况,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相关精神的决心与行动;另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因势利导,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而且更便于公众与媒体充分行使参与权、监督权,迫使某些修建“豪华衙门”的决策者,对社会舆论产生强烈的敬畏感,从而能主动面对问责程序,或将书面整改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因此我以为,地方政府通报“豪华衙门”的清理情况,理当实事求是,有啥说啥。如果掩掩遮遮,欲说还休,不仅有可能让违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低估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而且还容易适得其反,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