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参加“和平使命-2007”军演的军列上,炊事班里的笑声不断。在俄方提供的军列上,伙食由中方参演部队自行保障,俄方只安排了两名女帮厨协助战士们做饭。于是,军列上出现了由中俄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联合炊事班”。军列上有俄方军代表、安全警务人员、乘务员和帮厨共20人,他们都很喜欢吃中国菜。
中俄“联合炊事班”
从满洲里进入俄境以后,军列上就多出了20个俄罗斯人,他们是12名安全警卫军人、6名乘务员和2名帮厨。中俄双方战士的年龄差不多,平均都在20岁左右。
刚开始,双方彼此有些陌生感。过了不到1天时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车厢里热闹了起来。语言不通,他们就比划着表达意思,一些滑稽笨拙的动作往往会引得大伙儿哄堂大笑。
参演部队的每个战士都有一本《简单俄语会话》的小册子,里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俄语单词,单词的发音和词意用汉语逐一标出,便于官兵拼读和记忆。这个小册子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一名中国战士想知道一名俄方士兵是什么兵种,俄士兵领会了意思,便开始在小册子上找到俄文单词,中国士兵看到这个单词相应的中文意思是“后勤保障兵”。交流成功,两人相视而笑。
由于有了两位俄罗斯女帮厨,列车上出现了由中俄双方共8人组成的“联合炊事班”。“联合炊事班”是列车上最忙的人。劈柴、烧火、刷锅、淘米、洗菜、做饭,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餐车上度过的。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们各司其职,相处愉快。
在俄罗斯帮厨中有一名叫瓦丽亚。每天早晨她总是第一个起来劈柴,等待着战士们起来生火做饭。她在餐车上管事最多,就连垃圾袋放在什么位置她都要过问。战士们很快便对这位爱操心的瓦丽亚亲近起来。
俄方军列提供的餐车是由行李车厢临时改装而成的,四周没有窗户,走进去像是进了炼钢车间。每次做饭,餐车里都是烟雾缭绕,热浪袭人。有一次车辆靠站,有个炊事班战士热得奔出餐车,蹲在过道口擦汗。只见瓦丽亚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一桶凉水泼在战士的头上。大伙儿知道这又是瓦丽亚阿姨的恶作剧,都笑了起来。得意过后,瓦丽亚开始自责:“他出了这么多汗,不该突然用凉水刺激他。我们俄罗斯人习惯用凉水冲澡,可你们不习惯。”
瓦丽亚很喜欢炊事班的战士们,她给每个战士都起了个俄文名字,有“廖沙”、“米沙”、“尤拉”、“舒拉”……他要每个战士都记住自己的俄文名字,记住大家在军列上朝夕相处的日子。当瓦丽亚用俄文名字召唤战士时,战士会响亮地喊一声:“到!”
合影留念成为中俄两国官兵彼此表达亲密友谊的直接方式。官兵们合影时,肩搭着肩,臂挽着臂,亲如兄弟。俄罗斯士兵活泼大方,他们争着与军列上唯一的中国女军人唐军艳合影,如愿以偿后才美滋滋地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