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华人出国后,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都是靠勤劳的双手和族群团结互助发展起来的,很自然就形成了相互依托的族群居住和经商区。像米兰的保罗·萨比唐人街、罗马维多利奥(Vittorio)广场华人区、普拉托华人批发中心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据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参赞陶土根介绍,他1978年在米兰总领馆工作期间,米兰的保罗·萨比还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很荒凉。直到1997年前后,浙江温州来的华人才开始在这条街和临近街上开设服装批发店,从此带动了乡亲也来投资开店。到2000年,这里才有几十家店。但随之,华人的市场迅速扩张,现在已经有600家左右,以“十”字交叉的两条大街保罗·萨比街和布拉芒特街为主线,形成了一个很大规模的以服装、饰品和各类小商品为主的新型批发市场,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在罗马火车站附近的华人区,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兴盛时曾有800多家服装鞋帽批发店和数百家中餐馆,但现在华人商店只允许零售,不再允许批发,生意大受影响,店铺数量下降,而中餐馆已下降到不足百家。
据华商们反映,意大利华商前几年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意大利政府给予移民的宽松环境。华商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成功,但却也埋下了与主流社会不和谐的隐患。中国人勤劳,做工不分昼夜,这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协调,在生活区做批发生意给交通、居民带来了不便,曾引起当地居民的大规模抗议。米兰出台法律限制批发商使用小推车,罗马则限制华商在市区搞批发,这些都给华商沉重打击。
矛盾积累,终酿风波
可以说,3月罗马华人区地毯式搜查和4月的米兰警民冲突给某些华商心灵刻下永远的伤痕。
据称,3月初罗马检察院接到举报,说在华人经商区有假冒伪劣商品和走私贩私行为,检察院遂责成罗马当局反黑中心负责,连同罗马反黑调查局、罗马省税务局、财政警察、海关等有关部门,对被举报的罗马华人聚集区维多利奥广场、CASILINO街、PRENESTINA街等地区的华人商铺、仓库、住家进行了地毯式搜查,扣押的华商货品包括服装、皮包、鞋类、玩具、皮具及日用小商品等,价值高达数千万欧元。多家店面在检查中被迫关门,多名华人业主被警方拘捕,一些外地来进货的华商也受到牵连。在搜查中,也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甚至歧视现象,令罗马地区的华人业主人心惶惶,华人店铺纷纷停业。
4月12日,在米兰经商的浙江瓯海籍华商卜若微的父亲将车斜停在位于保罗·萨比街自家店门口装卸货,被警察发现。警察指责他违章停车,开出74欧元的罚款单,并要没收其行车执照。由于父亲不懂意大利语,卜若微出面交涉,她接受了罚款,但因为平时要接送孩子上学,恳求警察返还执照。在争执中,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警察要强行带走卜若微,引起同在这里经商的华人的不满,由此引发了大规模冲突事件,导致多名华人受伤。使整个华人社会和全世界为之震惊。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看似是偶然的两起事件,却也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矛盾积累的结果。由于华商过于集中,妨碍了街区多样化和交通,再加上行业的特点,出现了随意停车、占道装卸、仓储搬运时间较长等问题,当地居民因心生不满,多次抗议。春节刚过,米兰当地华商被政府要求“有限制”地使用手推车装卸和运载货物,引发“手推车事件”。4月初,米兰市政府又在该地区安装了5台监控器实时监控犯罪,引起华人的不安,与当地警察关系也愈加紧张。随后,米兰市市政官员表示,保罗·萨比地区华商经营批发业务严重影响了当地交通秩序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政府计划在5月将该地区唐人街改为步行街,将当地批发商集体迁出,这更引起了广大华商的不满。而罗马事件与个别华商经营目光短浅、守法意识不强,损害了华人整体形象,导致部分本土居民对华人的偏见与歧视不无关系。
两起事件后,引起两国政府对侨民事件的高度重视。事发后,罗马当地侨团通过中国驻意使馆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和对话后,终于在5月11日和罗马市政府签署了“16条行为规范”,罗马市市长瓦尔特·韦尔特罗尼先生与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的陶土根参赞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协议,罗马市政府加大了对华商比较集中的街区的行为监管力度,同时也强化和细化了政府服务内容,对华商的经商方式和融入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个协议内容已经得到部分落实。华商对照协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米兰方面,在中国驻米兰总领馆的积极斡旋下,米兰市政府终于和华商坐到了谈判桌前。但米兰政府没有像罗马那样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只提出将在该地区从事批发经营的华商店铺迁往郊区的原Alfa仓库所在地,拒绝了为华商无偿提供经营场所和进行补偿的要求。现在这一方案到底如何落实,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