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电影在俄热映 观众流泪学习生活意义
[ 2007-06-07 08:5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连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梦幻”电影院生意异常火暴。正在这里举办的“中国经典电影回顾展”吸引了大批俄罗斯观众,使他们充分领略到中国老电影的独特魅力。

此次电影展从5月29日开始至6月7日结束,基本是每天下午6点和晚上8点各一场。最初上座率只有60%多,但之后观影人数骤然增多,这其中既有每天都来的铁杆影迷,也有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加入的新观众。

“梦幻”电影院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一座斯大林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它静静地矗立在莫斯科河边,注视着莫斯科近代历史的变迁。而中国社会的变迁则在这个庞然大物东北的一角里,悄然而行。从1929年的默片《红侠》到1998年的《不见不散》;从反映近现代历史的《鸦片战争》到讲述伤痕时代的《芙蓉镇》;从开创中国西部电影先河的《双旗镇刀客》到描写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的《花季雨季》——可以说,电影虽老,但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更是一条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莫斯科堵车的严重程度可以说是全球闻名,很多人下了班就往“梦幻”电影院赶,也只能赶上晚上8点的那场。于是,每天第一场电影散场后,放映厅门外那两条长队,便成了中国电影展上一大景观。

跟很多中国人一样,记者过去总有个偏见,就是外国观众看不懂中国电影,尤其是那些描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反映中国社会的影片。然而,俄罗斯的观众不仅看懂了,而且非常投入。

《那山、那人、那狗》是中国导演霍建起1998年的作品。散场的时候一对俄罗斯老夫妻激动地对记者说:“中国人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我们要向中国人学习如何生活。”一个年轻姑娘在观看影片时眼睛红红的,她依偎在男朋友的身边,用手轻轻抹着眼角。

谢晋1986年执导的《芙蓉镇》或许让俄罗斯人回忆起相似的经历,影片中每一个幽默的细节总能引起满堂大笑,影片结束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充满了对中国影片的肯定。

此次参展的电影都是中文原声配上俄文字幕。《芙蓉镇》放映中间有一段突然没有字幕了,口哨声立刻响了起来,焦急的观众还跑去找放映员,直到字幕重新出现观众才又满意地安静下来。结果上演《花季雨季》的时候这一幕又重演,放映员显然是怕了观众,直接根据画面下的英文字幕自己配起音来。

尽管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但是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相同感受和强烈共鸣却是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