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改善靠中国自身实力而非“亲华派”
[ 2007-06-06 10:2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在论及美国的“亲华派”问题时,有这样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即一旦“亲华派”在白宫的分量有所增加,中美关系就“顺畅”一些;如果“亲华派”力量有所削弱,则反映在中美双边关系上摩擦就会增多。这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也不仅然。中美双边关系要有大幅度的改善,首先处决于中国自身软硬实力的增强,当然中美双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有助于双边关系的改善。最近媒体有关中美关系的一些论述,很有说服力 ……

·崛起中的中国对美国的影响

香港《商报》6月4日文章《美智囊提对华新战略》:美国角逐白宫大位的选战已经拉开序幕,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当前美中关系问题,又将成为明年美国总统竞选的重要话题。现在竞争总统提名的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贝拉克·奥巴马、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都已开始谈论中国话题了。

奥巴马强调:“我们必须向东看,因为这个世界的重心越来越向亚洲转移。”他说,亚洲在崛起,中国在崛起,亚洲对美国的影响,“中国自然是主角”。

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也认为,中国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和美国注定要成为对手,相反,我们应该采取一切措施经营双方关系,寻找彼此利益重合的领域”。

希拉里·克林顿曾在CNBC电视台访谈节目中宣称,美国经济过于依赖中国了。她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之前,给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写了封措辞强硬的信。

不管这些总统热门人选如何谈论中国,他们中不论谁入主白宫都需要制定新的对华战略,并且是新的对华整体战略。这一整体战略的目标是建立和经营面向世界的21世纪未来的美中关系。与全新的中国接触需要全新的战略。这是美国前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丹尼斯·布莱尔最近在《与全新的中国接触》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

隶属于美国外交学会的30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讨论中国崛起的影响及中美经济与外交关系发展状况的报告中得出结论:美国需要采纳一个在广泛和重视程度上远远超过目前水平的对华新战略,即新的对华整体战略,以此尽量扩展与中国的合作领域,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

·美主动缓和对华关系

美联社新加坡6月4日电:在地区安全会议上,北京在防务政策问题上采取了出乎意料的坦诚态度。与此同时,美国也有意淡化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的不安。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发表的讲话采取了明显的和解论调,指出五角大楼正在主动缓和与北京的关系。他的讲话令听众感到惊讶。

相形之下,盖茨的前任拉姆斯菲尔德利用以往的两次香格里拉对话批评中国扩充军力的做法。盖茨只简略提及了中国的军事预算问题。他在讲话的结尾表示,由于北京的军事开支和现代化“不够透明”,华盛顿感到不安。不过,他指出,美国意识到中国造成危害的能力和造成危害的意图是两回事,从而缓和了论调。

香港《太阳报》6月4日文章《“中国威胁论”降调的背后》:正在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将,前天接受独家专访。他说,美国盼台海和平稳定,不希望出现动荡,故不愿意在台海问题上使用“干预”这个概念。同时,即使中国未来成为海洋大国,中美也可在太平洋和平共处,故美国不希望使用“冲突”这个概念。

此次会议一个明显的迹象是:由于中国军方首次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与会,由此与美方及其它国家形成对话氛围,过去几年会议上蔓延的对中国的疑虑和敌意明显减弱,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报告一改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中国威胁论”基调,对美中军事互动的前景表示乐观。

出现这一新迹象,无疑与中方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有关,但也与近年美国高层全面调整对华策略有关。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军事代表团首次与会,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尤其是会议期间中方代表团在会上的发言以及会议之外与各国的互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偏向中国”的倾向随处可见

日本《世界日报》6月4日文章《布什政权内部亲华派影响力扩大》:亲华派现在占据了布什政权中的要职。尽管亲华派高官着力推进的是与中国加强经济层面的合作,但在外交和安保层面“偏向中国”的倾向也还是随处可见,令日本感到不快的情况正陆续出现。

现在执掌布什政权对华经济外交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亲华派人士——财长保尔森。而推荐保尔森出任财长的是总统首席顾问博顿,两人同属重视对华经济关系的亲华派。

据美国消息人士说,布什政权“偏向中国”的政策主要是出于这两人之手,他们不希望担忧中国迅速扩充军力的安保领域高官参与对华政策的制定。目前他们在政府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开始波及外交和安保层面。

此外,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负责人韦德宁也是亲华派人士,他主导着美国亚洲政策的制定。日本政府为了选择第二代主力战斗机,要求美方提供最新型的F-22战斗机的信息。据《华盛顿时报》的报道,反对向日本出口F-22的韦德宁等亲华派人士试图拖延信息的提供。美国国防部于5月25日发表了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华盛顿时报》又报道说,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与国家情报局的高官们为了减少对中国的刺激性表述,对报告进行了修改。

此外,报告书的发布日期从3月推迟到5月,也是为了避免给美中战略经济对话造成影响。而且选在不容易引起媒体关注的周五发表这份报告,同样是为了顾及中国的感受。

在5月1日召开的、由两国外长和防长参加的日美安全磋商会议(“2+2”会议)上发表的共同声明中,从“共同战略目标”中取消了与台湾海峡问题相关的内容。有观点认为这也是亲华派人士运作的结果。(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