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曾经是一个像样的院落,而今却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墟。5月7日早上9点,一场悼念活动在这个中国原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所在地的正门外举行,60余名中国人穿着黑衣,献花圈、默哀、弄挽联、合影留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悲凉的气息。
“每去一次心情都很难受。”一位在现场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我们每年都比较重视这个活动,活动举办得也挺隆重的。”
悼念的对象是三名来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1999年5月7日深夜,美国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20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不幸罹难。当时,他们都还在睡梦中。
·无声的哀思
5月7日上午大约8点50分,连国辉就提前赶到了现场,抓紧时间拍照。《国际先驱导报》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注意到,“跟去年相比,今年活动要隆重一些。”他说,去年只有4个花圈,而今年有7个。“多出的花圈是几家驻塞尔维亚的中资机构送的。”
参与人数也比往年增加了许多,除了中资机构代表,“好多新来的华侨听说了之后也主动来参加。”连国辉介绍说,参与者中主要包括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中国驻塞尔维亚全体新闻工作者、中国公派汉语教师和留学生代表,以及塞尔维亚华商代表。
悼念活动持续了半个小时,“整个过程非常平静,没有人发言。”连国辉说。也许,无声才是对往生者是最好的哀思吧。
·老馆依旧断壁残垣
同样无声的,还有他们眼前那两座被美国导弹炸毁的千疮百孔的小楼。不过,这里已不再属于中国,“所有权和管制权都交给对方(塞尔维亚)。”因此,悼念活动只能选择在使馆正门前的马路上举行。
但这并没有妨碍中国人前去凭吊的热情,“许多中国来的高级访问团,只要到贝尔格莱德都会去那里献个花圈。”上述那名使馆工作人员说。
8年过后,这个记录着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地方没有多少改变,残垣断壁中多了许多杂草的痕迹,它还没有找到新的主人。
按照地理位置来讲,“那个地块属于黄金地段,属于贝尔格莱德的新城区,附近有许多工厂和办公楼。离多瑙河、萨瓦河都很近,环境又非常好。”连国辉说。
之所以一直未转买给他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直到2004年7月,塞尔维亚才排除了遗留在使馆地下的一枚未爆炸的炸弹。另外“可能他们自己也没钱开发,招商上也许又碰到一些困难”。不过,据连国辉了解,塞尔维亚也表示,在处理之前会征求中方的意见。
·新馆面积是原来的3.5倍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才是更需要面对的。一个好消息是新的大使馆馆舍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动工,根据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工作人员介绍,工期约为两年,力争在2009年建国60年周年国庆之前交付使用。
“占地面积是原来被炸使馆面积的3.5倍。”该工作人员对《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建筑风格带有中国特色,新馆舍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大使馆的办公和对外开展外事活动的条件。而现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只能暂时在租的房子里办公。
中国新使馆馆舍将建于贝尔格莱德市南部的乌日契卡大街上,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官邸就坐落在这条街上,“比原来的位置要好,是外交使馆比较集中的地方,属于贝尔格莱德的高档住宅区。”连国辉说。
2004年年初,中国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协议,取得了这块建设新馆舍的地皮。国家领导人对于使馆建设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据了解,2006年8月,唐家璇国务委员到访塞尔维亚期间,曾在百忙之中,专程到新馆址进行察看,详细听取有关情况的汇报。而8年前,使馆被炸时,他是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目前,中方正在办理新馆舍建设的市政报批手续。(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