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花轿、织锦、年画;昆曲、古琴、木偶戏……16日下午,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内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气息。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此间开幕。
艺术节分为主题展览和专场演出两个板块,主题展览包括由337幅图片组成的120余块展板和80余件实物展品。展品种类繁多,不光有花轿、戏服、文房四宝、年画,还有纳西族东巴教的神路图、藏族的转经筒、维吾尔族与蒙古族的乐器,以及壮族、傣族、侗族、土家族、水族的织锦等,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细观。
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表示,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不仅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的承诺。
他说,最近10年来,中国一直活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沿,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他感谢中国承办2007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同时深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之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将造福全人类。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举办此次艺术节是为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决心和信心。
他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能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了解,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与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随后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以“守望家园”为主题,提供了一个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广阔舞台。泉州南音、彝族海菜腔民歌、侗族大歌、古琴、昆曲折子戏、二胡、提线木偶戏、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演员中既有年仅9岁的侗族女娃,也有79岁高龄的维吾尔族老汉,他们的倾情表演赢得了如潮的掌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在晚会结束后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令西方发达国家观众感到震撼,二是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自信心,三是促进了别国对中国的理解。
他说,中国一贯追求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本场晚会为观众奉献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充分显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文化,也体现了中国所主张的“包容”的含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导,是最早获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