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新思维:接受“战略”与“微笑”
[ 2007-04-10 10:3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时,两国首脑共同商定2007年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交流年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交流,增进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本报亦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以促进沟通,沟通创造价值。

构筑日中战略性互惠关系,以便为两国人民都带来利益。

2007年1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会众参两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时如是说。此前日本倾向于将中日关系做“狭义解读”而避谈“战略”,以避免引起美国对中日关系产生忌惮之心,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定平说。

安倍施政演说一天后,在1月27日结束的第七轮中日战略对话上,日方团长的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给一贯被要求表情严肃的日本官员提出新要求“以微笑面对媒体的镜头”。

对华政策新思维?

“微笑”的背后,日本将这一对话从所谓的“综合政策对话”正式改称“战略对话”。这一措辞上的更改正是为了顺应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时与中国政府达成的共识,即中日两国要发展一种“战略互惠关系”。

迹象显示,在安倍新政影响下,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时代中日关系的坚冰开始消融。

1998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日期间草拟《中日联合宣言》时,日方明确反对使用“中日战略伙伴关系”的措辞。但去年9月安倍上任以来不仅将出访的第一站选在中国,而且一改日本政府的传统立场,主动提出了“战略互惠关系”的说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安倍此举顺应了日本国内民心向背。“小泉执政的5年间,在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做得太过分了。”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常务理事酒井诚说。自2001年8月小泉作为日本首相首次参拜靖国神社以来,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陷入冰点。小泉此举一开始在日本国内尚得到不少叫好声,但在执政5年之后,小泉一方面在外交上开罪亚洲邻国,另一方面在国内推行的美式自由主义改革并无多大成果,日本国民深感不满。

民意转变,本来身为右翼的安倍在上任后也不得不改弦更张,主动提出“战略互惠关系”概念。对此日本外务省官员久村春和在香港《中国评论》2007年第一期上撰文称,安倍的这一定位,“是在预言日中关系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是日本方面首次将日中关系规定为‘战略关系’。这正如实地表示了日本的对华政策新思维。”

终结就事论事阶段?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岛朋之在日本《外交论坛》月刊1月号上撰文称,自中日两国于1974年建交以来,日中关系进入第三阶段的可能性已经出现。这一阶段的特征不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提出的“睦邻友好”,也不是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的“伙伴关系”,而将可能以“战略互惠”作为新的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院金熙德有类似的看法。他分析说,中日关系走出就事论事阶段,走向从战略角度全盘统筹设计,现在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尽管中日之间存在着领土纠纷、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等诸多具体问题。但郭定平认为,战略互惠关系的着眼点不拘泥于解决中日之间的具体问题,而是在两国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战略利益上的互惠关系。

除战略考虑外,分析人士认为,中日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也在推动日本政府主动提出改善中日政治关系的建议。

去年11月安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在经济方面,日中两国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当让中日关系中政治和经济两个轮子都转起来。而“他上任之前可不是那么说的。”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关志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言。事实上,去年5月代表日本财界声音的“同友会”要求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就被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斥为“视野狭窄”。

在小泉执政期间中日政治关系出于冰冻状态时,日本财界曾经考虑过对外投资目的地“中国+1”的做法,即除在中国投资之外,考虑印度、俄罗斯或者巴西等国作为别的选项。但大多数企业家到印度访问归来,仍认为印度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中国差距太大,中国仍是日本对外投资的不二选择。

于是,日本财界开始反思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安倍去中国访问已经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发生了影响,日本财界也给了安倍很多压力,因为财界意识到现在不去中国做生意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关志雄说。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界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心理反应也发生了变化。在2001年在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从2003年已经变成了“中国牵引论”。日本目前钢铁、造船等产业以及经济复苏都得到中国需求的巨大拉动。目前日本担心的是中国经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是否提前做出因应。

不确定之处

微笑虽已露出,但小泉时代中日“政冷”局面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日本曾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从2004年起降至欧盟、美国之后,位居第三,中日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关志雄认为,对于两个如此邻近的贸易大国而言,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关志雄还认为,在能源、环境等方面,如果不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日本来可以进行更多的科技合作。除此之外,日本民间也希望简化中国人赴日手续,有更多的中国游客,以带动旅游业。

尽管中日关系有转暖趋势,分析人士也强调,安倍政府在外交方面仍有政策不确定性,为迎合日本右翼选民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和军事大国化,安倍可能比小泉的政策更激进。

酒井诚还是表达了希望目前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的愿望。“希望两国政府把两国关系视为刚刚走上康复期的病人,要珍惜。在此期间也会有争议和问题,或者偶发事件,希望两国政府人士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一有问题就将其放大。如能如此,中日友好的势头一定能得到发展。对此日本国民应该也会欢迎的。”

此外,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金熙德认为,虽然美国对小泉时代日本的做法深感不满,对于近期中日关系的改善,美国也持乐享其成的态度,但未来如果中日关系走得过快过远,为了维持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美国也可能进行干预。

(作者:刘波 编辑:王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