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俄美互动 美国因素渗透中俄关系
[ 2007-04-04 08:5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香港《亚洲时报》3月31日文章,原题:笼罩在中俄关系上的美国阴影 3月22日,正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准备启程前往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北京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

北京不失时机地表示,它对最近美中军事关系的升温感到非常高兴。而当26日胡锦涛抵达莫斯科之际,美国电脑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宣布,它将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造芯片厂。英特尔公司宣布建厂所选择的时机无懈可击,不能说没有政治象征意义。如果时机的选择在外交上具有意义的话,那么,近日在北京发生的上述两起事件为我们理解中国领导人访俄提供了些许线索。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三角关系再次为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投下阴影。华盛顿的这种地缘政治的转变恰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35周年。

确实,就在胡锦涛结束俄罗斯之行的最后一站,从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登机回国之际,美国总统布什与克里姆林宫通了电话。布什对普京说,华盛顿准备与俄罗斯详细讨论美国在中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布什和普京均认为,华盛顿与莫斯科应该在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上举行定期的对话。

布什应该注意到,中俄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会谈后发布的《俄中联合声明》,并没有提到影响俄罗斯当前外交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美国有关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毫无疑问,华盛顿近几个月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上存在区别。美国谋求击退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但这种咄咄逼人的方式并没有用于有关中国在亚洲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事宜上。华盛顿可能在盘算,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将给俄罗斯施加额外的压力,并潜在地不断“孤立”莫斯科。

但在反击美国对各自的遏制政策上,莫斯科和北京却走着不同的道路。中国是一个可以与之接触的伙伴。俄罗斯或许可算是能源超级大国,中国能提供的东西则更多。中国做到了能够在双边关系上影响美国的政策,而俄罗斯缺乏这样有效的王牌。

俄罗斯仍在就接触的条件与美国讨价还价。不久前,一位中国学者将美中关系比作一个硬币,一面是合作,另一面是竞争。他说:“由美国决定是硬币的哪一面。”但是,与俄罗斯不同,中国在其近邻营造了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这有力地制约了美国构筑遏制同盟的努力。

对中国来说,它拥有的中美关系的“缓冲能力”在稳步增强。中国清楚地知道,它握有价值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不久前所说的,“中国大大地帮助了美国平衡预算赤字。所以,美国在经济上十分需要中国”。

俄中如果对其各自不同的外交优先项习以为常,那么今后两国间的争吵会降到最低限度。幸运的是,正如中国一家媒体最近作出的评论那样,在它们的关系中“积极因素要多于消极因素”。(作者M· K·巴德拉库马,汪析译)(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