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 2007-03-01 14:3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再过一个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将宣布:为保护内部劳动力市场,为本国国有企业以及公民的中小型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自今年4月1日起,将限制外国人在吉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活动的人数。据当地人士估计,在吉经商的中国商人占在吉外国商人总数的80%以上,所以中国商人是吉政府没有明说的重点清理对象。另据在哈萨克斯坦经商的中国商人反映,该国虽然没有公开宣布限制外国商人,但清理中国商人的行动也几乎从未间断过。

中国商人动了谁的奶酪?一些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商人在当地往往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据我驻吉使馆商务处统计表明,在吉经商的一个中国商人往往会给当地增加三个就业岗位。

虽然驱赶中国商人对当事国来说弊远大于利,但在期待吉调整法令的同时,我们还得回过头来自己找出路。在这个节点上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身,在政策层面和具体做法上好好谋划一下自己的未来,这未必不是一个契机。

我们首先要认真考虑一下取消旅游贸易、“灰色清关”的问题了。旅游贸易、“灰色清关”作为对独联体贸易的一个独特现象,已经是一个屡遭诟病的老问题了。正是这种原始的贸易方式造成出口到国外的中国商品没有正规的海关手续,得不到正常的法律保护,让邻国某些无良的执法人士能找到借口随意敲诈、勒索我商人,甚至罚没货物。同时,旅游贸易和“灰色清关”也造成我海关监管困难,使一些残次伪劣商品流出国门。这一方面败坏了中国商品的名声,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贸易秩序,减少了中国质量优良商品本应占有的份额。

也许有人认为取消旅游贸易、“灰色清关”会减少出口额度。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目前中国商品之所以能在全球畅销,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性价比高。放眼世界,在纺织和日用品等制造行业,还很少能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争锋。而具体到轻工业较为落后的独联体地区,中国制造更是拥有绝对的竞争力。取消旅游贸易和“灰色清关”会使我国对独联体地区的贸易更健康地发展。

建立更多的自由经济贸易区应该也是加强与邻国贸易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与邻国在边境等地开拓出更多的自贸区,那么大量从邻国撤回的中国商户很可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因为这里将不仅具有对邻国出口的便利条件,更使他们能够得到祖国的保护,心里踏实地放心经营。

另外,在独联体地区创建中国工业园区也是很好的思路。很多独联体国家都希望能够吸引外资搞生产。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时机与一些独联体国家商讨建立中国工业园区,引导趋于过剩的生产能力走出国门,使单纯的对外贸易转变为就地加工型贸易。

对身处异乡的中国商人们而言,该采取些什么措施自救呢?有在当地经商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如果具备条件,将国内生产直接搬到当地,就地转型为生产贸易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小商户也可以考虑联合起来,通过整合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形式,将之转变为股份公司,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将个人的力量转变为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来源:文汇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