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战斗演练的中国海军驱逐舰 (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2003年我军体制编制调整中,人民海军序列中诞生了专门担负后勤装备综合保障使命的海军保障基地。海军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积极适应体制编制改革,以“后勤主动保障,装备主动维修”的保障理念,不断突破制约综合保障水平提升的“瓶颈”,逐步形成了适应未来海战需要的保障新模式。
这个基地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离不开广大官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离不开广大官兵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只有顺应战斗力发展的要求,打破旧框框,创造新手段,才能不断提升部队保障力。
·未来海战武器装备复杂、物资需求繁多,要求综合保障更敏感、更主动、更具预见性——
从被动保障向主动保障跨越
2003年底,北海舰队某基地在新一轮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中,由昔日的“作战基地”变成了“保障基地”。人员精简了,保障任务却增加了。不久,基地接到同时保障多区域、多舰艇执行对抗演练的重大任务。上级要求他们在一周之内完成所有任务舰艇的综合保障。一时间,参演舰艇的修理申报单纷至沓来!如果按正常修理进度,至少要3个月才能完成维修!
基地上上下下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保证了任务如期进行。党委“一班人”却由此陷入长久的思考。
传统的保障模式是被动式的,哪里需要保障,服务分队就赶到哪里,这种“坐等进门”、“事后救火”式的保障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战斗力发展的需要。基地司令员陈玉礼代表党委“一班人”提出:必须主动出击,逐步实现由被动保障向主动保障的跨越。
多年来,海军舰艇维修一直沿用发生故障后的“事后维修”和定期停航的“计划维修”。这种方法弊端显而易见。为此,基地质量控制室主动破解难题,掌握了一套世界领先技术——靠分析舰艇油样预报舰艇故障。起初,没人信:舰艇大修、中修、小修,从来都是算运转时间,哪能像人一样“抽血化验”?一次,高工刘东风断定刚列编的某舰艇“推力轴过度磨损”,厂家开盖一看果真如此,连赞神奇。不久,某舰执行重大任务,主机有点异常声响,他们抽油论证:是磨合问题,不用“开膛破肚”。首长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该舰航行近万海里无恙。
主动维修在部队叫响了。官兵们乘胜扩大战果,引入了大批先进设备,建立了一整套装备监测预警和主动维修制度,把主动维修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新型舰艇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各种电子设备错综复杂,一块块电路板密如蛛网,令人眼花缭乱。为此,他们开发了先进的自动测试技术,解决了多层电路板的修理难题,被专家们誉为“传统维修方式的重大进步”。
主动保障离不开被保障舰艇官兵的配合参与。基地十分重视培养一线官兵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先后举办了新装备保障技能培训班40多期,为舰艇部队培训维修骨干2000多人。基地还专门编写下发了10种型号1000多条导弹常见故障及排除程序,为部队官兵进行装备自修提供了依据。
主动借助社会保障力量壮大自我保障能力。他们先后与90余个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建立了技术协作和信息沟通机制,还与海军工程大学联姻建立了海军第一个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工作站。
·未来海战部队流动性增大,战场瞬息万变,要求综合保障更加机动灵活、方式多样——
从固定保障向机动保障跨越
去年秋天,一艘遭“敌”重创的战斗舰艇向某军港驶来,准备靠岸维修。就在这时,意外情况发生了,维修条件完善的船坞遭受空袭,化为一片废墟。紧急关头,只听抢修分队指挥员一声令下,分队官兵迅速在舰艇底部填入数只经过特殊处理的巨大气囊。伴随着向气囊迅速充气,战舰开始缓慢移向海滩,并抢滩成功,官兵随即展开了应急抢修……这是该基地在海军部队首次采用舰艇气囊登滩技术,对“战损”舰船进行抢修的一个场面,标志着海军舰船实现了由固定船坞维修到岸滩应急机动维修的跨越。
基地政委周志亮说:“要真正担负起综合保障使命,必须着眼于应对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未来海战,部队机动能力增强,战场由近海向远海大洋延伸,原有的岸基定点保障模式必须突破!
经过集智攻关,基地先后突破了鱼水雷无技术阵地依托的机动保障、无码头野战应急加油等,组建了导弹机动技术保障分队和鱼水雷机动保障分队。同时,他们开展经常性的实装实弹实航保障拉动训练,逐步实现由定点保障向机动保障的转变。
能不能研制出一种适应战时无依托条件下展开岸基、海上伴随保障维修任务,兼顾平时训练演习、实弹打靶需要的便携式机动保障设备?基地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开发出海军第一台器材机动保障方舱。这种方舱既可陆运又可在海上实施补给,舰艇开到哪儿,方舱就能保障到哪儿,从根本上解决了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远海作战及无依托条件下靠前机动保障的急需。
为了提高海上远程保障能力,基地还建成了海上远程保障资源系统。一次,某舰艇在远离基地的海面出现故障,舰艇通过网络将“疑难杂症”发送给基地,远在基地和北京的专家分步骤远程指导,故障很快排除,舰艇按计划完成演练任务,3枚导弹全部发射成功。
·未来海战高强度高消耗,高技术武器装备需要精准维修,要求综合保障适时、适地、适量——
从概略保障向精确保障跨越
这是数年前一次演练中发生的一幕:某舰发生故障,随舰的保障人员立即向后方仓库求援,谁知后方仓库也没有配件,仓库人员紧急向几十个厂家打电话,费尽周折、耽搁了几天时间才将配件送达故障舰艇。
尴尬的现实使基地官兵认识到:未来海战呼唤精确保障,没有精确保障,就难以确保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存和再生。
落后的器材管理方式是制约保障能力提升的“瓶颈”,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引进精确管理模式。他们组织开发出装备器材应用软件系统,登记了全国上百个供应点的各种信息,建成了军械装备综合保障信息网。现在,只要官兵轻点鼠标,种类繁多的舰艇器材、型号、生产厂家、联系方式便一目了然。
他们还研制成功可以直观判断武器装备状况的可视化管理系统,使舰艇部队彻底告别了器材收发“翻账本”、“查登记”的落后形式。
精确保障显神威。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远航中,该基地把超谱油液光谱仪等仪器搬上舰艇,对36台主要设备实施全程监测维修,创造了舰艇远洋航行重大故障为“零”的纪录。
近年来,该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中俄联合军演、编队出访等30多项重大战备、演习保障任务,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