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文化推广战略
不可否认,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兴趣更多是来自于神秘感、陌生感和新鲜感。如今,我们所呈现给外国的,多数是中国文化的一些比较表层的东西,或是比较陈旧的东西,比如功夫、舞狮、杂技以及民俗表演等等。这些文化展示的确能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但却很难真正打动人心。新鲜感一过,剩下的可能更多的是感官疲劳、厌倦,最典型的例子是影视界的功夫片。几年前,《卧虎藏龙》中表现的中国功夫,一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几年来,功夫片、古装片纷纷上马,《英雄》、《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比一部“惊艳”,而在国际上获得的认可度却每况愈下。其根源就在于急躁冒进,盲目复制,虽叫座却不叫好。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热情也会持续提升。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什么才是我们能向外推广的真正的优秀文化?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有剪纸、方块字、花拳绣腿、唐装汉服,更应该包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不断的进程中所蕴藏的生命力,以及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比如,中国人的养生之道是怎样的?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是怎样作用于社会的?为何中国家族中常以“富不及三代”为警言?“士农工商”的区别怎样塑造中国政治框架?类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是怎样协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又是怎样贯穿整个文明始终的?当代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源泉是什么?
正如西方文明对世界最重大的影响,不是ABC、嬉皮士、麦当劳等表层文化事物,而在于文艺复兴以来所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权和主权观,中国文化要想对世界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也绝不应仅仅体现在语言、功夫、舞狮等表层的文化形式,更要能体现出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人生观、世界观,更要能体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创造而出的新思想、新理念。而这恐怕不是短期内在外国办数百所教汉语的学院、拍几部能在国外上映的影视剧、搞几场在外国某城市上演的大型晚会、举办几次中外友人的联欢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作出能够水滴石穿的长远努力。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自然发展而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推广的方式。它不像军事或政治影响那样,通过某种推销或强制手段让别人臣服,而是一种软性的、浸润性的力量。要让文化真正走进别人的心里,被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推广者的耐心。正如杜甫的诗句所形容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中国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文化推广战略,像经济发展战略那样,分阶段地推行各个步骤:先疏理、总结和提炼中国自身的文化精髓,再从长远角度评估文化推广将产生的各类正负影响,考察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再循序渐进地完善各类中国文化的推广实体,比如,孔子学院、图书出口等,以期达到中国文化推广的最佳效果。
(作者:郑汉根 王文 编辑:王晶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