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形象巨变 成“华盛顿最大业务”
[ 2007-01-26 08:5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正在“入侵”华盛顿——从思想库、律师事务所到院外游说集团。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国这个无法回避的力量,如今在华盛顿无处不在。这些观点来自美国《华盛顿人》杂志今年1月号的一篇重头文章,文章题目是《波多马克河上的北京》(波多马克河是流经华盛顿城的一条主要河流)。文章作者奈尔·金(Neil King)是《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问题的资深记者,他在长达六七页的篇幅里,以大量鲜活的事例,全方位展示了几十年来美国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看过报道的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一家并非以报道外交政策见长、但在华盛顿地区颇有人缘的杂志,《华盛顿人》发表这篇文章,显示当地各界人士已经敏感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与他们是那样息息相关而不可忽视。

·中国在美形象发生巨变

文章开头首先感叹,中国在美国的地位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当中美两国1979年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时,中国把它的国旗挂在了华盛顿郊区“外表破败”的温莎公园饭店门外,这个饭店拥有400个价格便宜的房间,几十名中国外交官住在那里,他们都不带配偶。

那时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仅限于:中国是抵御苏联的巨大屏障;是未来美国跨国公司的游乐场;如果你有签证并想参观一下长城,那么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地。即便是5年后,美国每月只从中国进口几亿美元的商品,且都是像雨伞和收音机这样的廉价商品。

时至今日,在华盛顿的以色列和新加坡使馆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施工地,那就是中国驻美国的新使馆,到2008年完工时,它将是占地25万平方英尺、耗资2亿美元的展示中国新形象的橱窗。

文章认为,大使馆迁址合情合理,因为美国现在以每天10亿美元的速度从中国进口商品;中国公司也开始在美国投资,联想集团控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曾经引起了惊慌。对中国,美国既依赖又恐惧。中国被认为抢走了美国制造业工作机会,但同时也为美国中产阶级提供用之不尽的廉价货物。它是五角大楼战略制定者眼里的“怪物”,也是美国对外投资者和零售商心中的“灯塔”。如果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率保持稳定,很大部分要感谢中国对美国债券的购买遏制了美国国内利率的上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以上观点和美国主流媒体近来发表的不少中国主题的文章是一致的,表明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开始趋于理性、客观、务实和复杂,这是一件好事。说明美国对中国已经跳出了“非敌即友”的那种简单划分。而在过去,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单一色彩的,现在,美国的中国印象则是多种色彩复合体。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复杂的、具有多种可能性的重要相处对象。

·中国问题从未像现在这么热烈地被讨论

《华盛顿人》这篇文章的第二个主要观点是:“在华盛顿,从智库、律师事务所到院外游说集团,都在做中国的生意。”文章举证说,国会山成立了两个全职的中国事务小组,另有两个国会小组已经提出警告,敦促议员加深对中国的理解。这些人总数超过了100人。美国商会目前在亚洲有17人,大部分都在为巨大的中国市场而奔波。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宣布成立中国中心,前高盛集团总裁出资1250万美元。布什政府已经同北京几乎同时开展了6个战略对话。

文章还说,在政府内部,“中国”这个词不再主要出现于国务院和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联邦储备局以及股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都频频提起,更不要说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了。内幕人士透露说,中情局大约有超过100名专门分析中国的专家。

同样的“中国热”在美国智库中也不难发现,尽管他们更多地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学者格拉泽注意到本机构的变化:“现在,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做与中国沾边的事”,包括那些研究老年化问题、太空计划或者中东和能源问题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张立平研究员刚从华盛顿回来,她在美国国会一个众议员的办公室工作了大约1年的时间。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在国会山,还是思想库,中国问题从未像现在这么热烈地被谈论和探讨。她还谈到了自己在华盛顿工作的经历,有一次她在议员的竞选机构里介绍中国情况时,一下子讲了两三个小时,而原先安排的时间只有15分钟,包括议员在内,所有人都听得非常认真,甚至错过了午餐时间。

袁鹏说,所谓中国是华盛顿的“大生意”,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大事业”,为什么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谈论中国,因为中国是最耀眼的增长点,中国因素是美国不得不集中关注的东西。

·“红队”的力量在上升

文章的第三个观点是,中国是一个让华盛顿产生鲜明对立的国家。文章说,对华政策的“蓝队”包括美国国会的“中国威胁论”者、五角大楼或华盛顿智库的悲观论者,抑或是那些声称崛起的中国正在与美国争霸的媒体们。另一方面,对华政策还有一支“红队”,他们被嘲讽为“熊猫拥抱者”,这些商人、学者和国务院官员坚持认为,中国处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对美国没有危害。

作者认为,目前“红队”的力量似乎在上升,最好的证据是“亲中国”的保尔森执掌财政部。布什总统和国务卿赖斯则似乎是两派力量的混合者,或称之“紫队”。两人都称赞中国既是潜在伙伴,又要警惕地注视其成长。

张立平说,在华盛顿,谈到对华态度,确实有“红队”、“蓝队”和“紫队”的说法,但划分并不明显,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精英层是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考虑对华战略和政策的。现在,人们感觉“红队”的影响在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现实。

《华盛顿人》的文章中还强调,对华友好在美国其实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文章说,什么是共产主义中国在华盛顿的最高代表?答案是熊猫。作者认为熊猫比日本人送给美国如今遍布潮汐湖的樱花更有戏剧性。“当毛主席1972年送给尼克松总统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的时候,美国人高兴得要疯了,他们连续几周拥入华盛顿动物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首都的亮相是不可抵挡的黑白色。”

文章还引用美国“百人会”的民意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对中国的印象时,普通民众认为中国是积极因素的比例为六成;商业领导人给予肯定的占63%。但在国会,被采访者八成持负面态度。文章接着说,然而,当美国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威胁,如果中国不提高人民币汇率,就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时,美国的大公司如波音、摩托罗拉以及美国商会都表示反对。于是到去年夏天,两位参议员只得把他们的议案丢进办公室抽屉里。

·中国外交主动出击

文章在最后,还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中国在美外交的巨大变化。作者援引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担任首席翻译的弗里曼的话说,中国人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美国国会令人奇怪的独立特征”。但如今中国的外交官增加了对美国国会工作人员的走访。文章说,现任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为了打掉美国国会诸如“改善与台湾关系”的修正案,会一天两次地到国会做工作。周文重现在还有一项大任务,就是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游说,以消除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他想向美国民众传达的信息就是,“中国是你们的朋友”。

文章还写道,除了华盛顿,周大使还主动访问美国各州。他和芝加哥、达拉斯的地方议会讨论石油合作。他去孟菲斯看熊猫时告诉当地人,“我们希望与你们做生意。”艾奥瓦州和佐治亚州的民众都听过他有关台湾问题的政治演讲。文章作者自述说,当他2005年首次随周大使到艾奥瓦州访问时,连周的下属都很惊讶,因为此前使馆官员出访从未有外籍记者随行。同样的,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格拉泽等其他一些智库专家也发现:中国的外交现在也开始依靠智囊团在饭桌上进行了。

不过,文章也指出中国在华盛顿的公关能力还有些“笨拙”。一些老中国通们说,中国发出的书面抗议经常是只有个别字句的改动而已。又如中国大使馆试图雇用华盛顿的某知名公关公司进行游说工作,但中国方面出的价钱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并不起眼。(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