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新型导弹阵地实现设计跨越
[ 2006-11-03 10:27 ]

我军新型导弹阵地实现设计跨越

环球在线消息:当第二炮兵受阅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您可知道这些“巨车长剑”安放何处?当您走进第二炮兵地下导弹阵地,可曾想到谁是这一座座地下“长城”的设计师?

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第二炮兵某工程设计研究所,认识一下这些既儒雅又强悍的中国军人。

·勘察导弹阵地如上战场

有句行话:三分设计,七分勘察。导弹阵地大多设置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戈壁大漠,要获得准确的设计资料,技术人员必须实地考察。

野外勘察,有时山脚下还是阳光普照,爬到半山腰就暴雨如注。淋雨、受冻、挨饿,对该所工程设计师来说是家常便饭,每次阵地勘察就如同上战场。年近60岁的导弹技术专家周仁恩,每次勘察都冲锋在前。一次,勘测小组在山林里勘测数据,周仁恩一脚踩空摔下了陡坡,一连打了几个滚,被一棵树杈拦住才有惊无险。

深山老林,险象环生。副所长张广生勘察中被毒虫咬伤,连续打了20多天吊瓶不退烧,可他直到把点位勘测完才走下阵地。科技处处长陈朝东一次随队进山勘察,高过头顶的灌木挡住了去路,他一边用手撩开草丛,一边用脚踏踩,想趟出一条路来。没想到,他一脚踩下去,却再也拔不出来了。大家围拢过来,只见他左脚被一副带齿的野猪夹子牢牢夹着。拉开夹子时,他的脚鲜血直流。

·硕士博士首先当好战士

导弹阵地的设计,国外学不到,国内没处学。无论学历有多高,只要跨进该所大门,你就必须得从“跟班”干起。

从地方大学毕业的博士国胜兵,踌躇满志踏进了研究所。可没过几天,他就蔫了,图纸看不懂,搞设计更是无从下笔。这时,所里给他指定曾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叶琳博士作专业导师。叶琳与他有同样的经历,刚来时对导弹阵地也一窍不通,但他从参加基层施工开始,围绕阵地防护展开研究,先后获得近10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叶琳的故事,让国胜兵有所感悟,他决心从头干起,当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导弹阵地设计事关重大。30岁出头的高级工程师费允锋,挑起导弹阵地工艺设计总师的大梁。每当接到新型导弹阵地设计任务,他就像小学生一样到相关部门拜师求教,直到对该型号导弹原理、部件、流程等了如指掌后,才开始设计方案。一次,他受领任务后连续走访48家单位,征求了上百名专家和一线官兵的意见,记录了10多万字的笔记。在此基础上,他大胆提出新型导弹阵地设计方案,实现了我国导弹阵地设计的一次跨越。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的高级工程师侯立安,年过五十还学艺不止,今年又拿到环境生态学博士学位。

·军人牺牲奉献岂止在战场

这年春节,某新型导弹发射试验即将在北方某试验场进行,承担该型导弹阵地设计任务的高级工程师李红斌,腊月二十八就跟踪到了现场。试验场上,导弹挪一步,他就跟一步。要是与预想状态稍有偏差,他就要刨根问底。工厂师傅开玩笑说:“你比照看自家孩子还细致!”的确,从导弹立项、预研、制造到前几次试验,一年多下来,李红斌都紧紧盯住不放。

不光这些,他们遇到的危险事也不少。某重点国防工程掘进中突然遭遇溶洞塌方,受命赶赴现场的高级工程师冯利,冒着危险只身钻进了溶洞。一个小时后,冯利从溶洞里爬上来时,两条腿已被划破多条口子,鲜血不停地往外流。新的施工方案很快拿出来了,两天后溶洞塌方问题顺利解决。

·就是给座金山我也不会走

“如果您到我们这里工作,可以享受一套三居室、一辆小轿车和年薪十万的待遇!”对此,该所三室主任、导弹技术专家田庆龙淡然处之:“你就是给座金山,我也不会走!”

确实,这群导弹阵地设计师们都有一手绝活。一次,该所综合室几名专家在审查某导弹阵地设计图纸时,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配电房。对此,他们进行了讨论和推算,将常规做法改为开放式的设计,减少了设备数量、出线回路和施工面积,仅此就节约经费上百万元。

谭可可,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在该所画了20多年的图纸。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建筑行业设计人才奇缺,许多人慕名找上门邀请他当顾问;有的公司甚至提出只要把他的资质证书挂到公司门下,每年就给他30万元酬金,每张图纸签个字再另计报酬。然而他都婉言谢绝了:“我只会设计国防工程。”其实,他设计的民用建筑获过北京市“长城杯”奖,只是他把人生坐标定格在了国防工程上。(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