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独家专访
·市场份额不等于垄断
问:有人认为,中国一些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已达相当比重,能不能说这些行业已被外资垄断?
王志乐:这种观点有两点失误。
第一,不应当把一个行业所有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来做判断,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
第二,市场份额大,只能说企业取得了市场支配或优势地位,这是垄断的条件,但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市场竞争主体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目前中国有少数行业确实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并没有出现哪个外资企业利用其市场份额集中的优势限制竞争。
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从目前看,一个外资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对中国某个产业的垄断。
·外资企业不是外国企业
问:部分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有人担心这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您如何看待?
王志乐:第一,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不是外国企业,它们不仅具有中国企业的法律地位,而且已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体系——创造了中国约1/3的工业产值,提供了全国超过1/5的税收,雇佣了2000多万员工,国家统计局历来将其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纳入国家经济统计。
第二,经济健康和经济安全是两个不同概念。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外来威胁而言的;如果不涉及外来威胁,仅是内部经济运行问题,就属经济健康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竞争、并购及垄断等问题统统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国内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涉及的是经济健康问题。
根据调查,我认为中国目前是有史以来——起码是从1840年算起一个半世纪以来——国家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其中一个重要根据是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加强了。
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安全,主要是看其经济竞争力,而国家经济竞争力又决定于企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群体中,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就是外资企业——其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的60%,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是它们实现的。外资企业大大加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如果不包括它们,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打折扣,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度会大大下降。
·并购不是被外国人控制
问:近年来,并购在外商投资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领域不断扩大,有人担心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不利,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王志乐:首先,我们不能把内资企业被外资企业并购视为被外国人控制,这只是中国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不应将其意识形态化,进而渲染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人为制造恐慌。
从世界范围看,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普遍的竞争规则,在当代运用日益广泛。
长期以来,外资进入中国并购不是主要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国没有并购的条件——没有并购对象,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市场标准等。从这个角度看,近年外资并购案增多,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反映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是件好事。应逐步把跨国并购作为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方式,这对中外双方都是有利的:外资可借此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一来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节省资源。例如外资并购形成新的企业往往不需要新的土地。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引进外资应当鼓励;二来可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整体竞争力;三来可吸收到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
不要以为目前被人收购了是多么严重的事,如果从全球化大视角及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会认识到外资并购仅仅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走向世界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问:并购是否会导致外资企业形成行业垄断?
王志乐:对外资企业的垄断倾向我们可通过相关法规加以约束。最近商务部等部委出台的相关法规,对此就进行了相当周密的限定。我们应当对国家管理和约束外资企业的能力有信心。事实证明,多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外资的引导和管理是成功的,存在的一些缺陷也正在改进之中。
·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
问:外资大举进入是否会导致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王志乐:企业没有搞好,或者行业发展出现问题,应当从我们自身寻找原因,而不要把责任统统归于引进外资或是跨国公司的“阴谋”,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于外因。
调查发现,很多国有企业恰恰是通过和跨国公司合作发展起来,提高了竞争力。西安电气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改革开放以来该集团第一阶段和日本三菱电机合资,第二阶段和ABB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它们的技术,并进行再创新。短短十几年里发展成为国内行业老大,并在某些产品领域能够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问:还有人认为,中国人既然能靠自己的力量造出卫星、导弹、飞船,其他产品也一定能研制出来,又何必依赖国外技术呢
王志乐: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把卫星、导弹等非市场化产品的创新和市场化产品的创新混淆了。前者是不受市场竞争规律制约的,有的国家集中国力搞出的原子弹,即使比美国晚60年仍有影响力。而其他绝大多数的产品受市场竞争制约,要抢时间争机遇。一旦错过了时机,别人已经占领了市场,即使自己研发出了同样产品,也会没有市场。在全球化时代,关起门来样样产品都自己创新是难以成功的。
事实上我们讲自主创新包含三种形式,其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恰恰都要求我们吸纳全球资源,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而是要利用国际资源来创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上走。
·积极吸纳整合全球资源
问:在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对待外资?
王志乐:首先,即使在内资充裕的情况下也应继续积极吸收外资。因为外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且通过示范和竞争给中国带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只要引导得当,外资还可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因素。
其次,适度调整外资政策,引导外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问:政府和企业各应做些什么?
王志乐: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其吸纳整合资源的能力,国家的竞争力也是看其吸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更加积极地面对这种新局面。
政府引进外资,应该从过去为经济数量型增长服务提升到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服务。企业应不惧怕外资的进入,不要片面地寻求保护,改革开放27年来,当跨国公司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时,我们事实上也把跨国公司的资源整合到中国经济体系中了。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应当以这种整合的信心和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保持自信自强的强者心态,更加主动积极地吸纳和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