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桥头堡
[ 2006-10-16 10:22 ]

德国汉堡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桥头堡

来自德国各地的民众兴致勃勃地参加中国庙会

环球在线消息:“汉堡,中国零距离接触”、“汉堡迎来中国时代”……连日来,德国著名港口城市汉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情,以“中国时代2006”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庆祝活动更让汉堡成了中国文化的展台,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汉堡与中国之间不同寻常的良好合作关系。

·“中国时代”大获好评

走在汉堡的大街上,《环球时报》记者不时为一幅幅充满东方韵味的汉字——“中国时代2006”的标语所触动。在市中心湛蓝的阿尔斯特湖中央,矗立着一条4米高、7米长的金龙,给平静的湖水添上几分动感。

据悉,今年“中国时代” 共有音乐会、美食节、书画展、模特秀等270项活动。活动将分为五大领域展开:经济和环境,政治,社会和法律,文化和时尚,教育、科学和体育,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国多姿多彩的风貌。为此,组委会还摈弃了诸如“中国节”、“中国周”等概念,最后敲定了“中国时代”这个有份量的名称。

汉堡峰会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今年主题是“中国与欧州相遇”。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领了一支由40位经济界高层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出席。峰会还云集了来自全球工商、政治、科技和文化领域的350多名领袖精英,其中就有德国前总理科尔等人。

记者看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德国民众扶老携幼来参加各个活动。他们最喜欢的是阿尔斯特湖边的一条几百米长的中国街。它由一溜儿红帐篷组成,门口有写着“欢迎光临”字样的牌坊和一对迎客的狮子,里面则是各种中国手工艺展示。而“和谐之夜”所燃放的五花八门的烟花更激起了德国人的兴趣。一位叫汉娜的汉堡人说,她拍了很多照片,对中国文化并不太了解,这次活动使她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时代”活动结束后,德国政界高度评价这次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中国时代’给汉堡提供了一个从多个角度认识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时代’活动的成功举行,也使汉堡很好地宣传了自己。”很多政客表示,这种融合全民节庆、经济论坛和政要会晤为一体的新鲜事物很受欢迎。

令人惊奇的是,这次活动花去的500万欧元费用,均由企业支付。这些赞助的企业代表认为,他们的费用并没有白花,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与中方的友谊。而著名华人学者关愚谦教授表示:“在西方世界,缺少的是和谐。我们用烛光与丝竹乐来打动西方人,教会他们追求人与人、国与国、城与城之间的和谐。”

·几个世纪的缘分

“汉堡”,从字面上常被人们解释成“汉人之堡” 。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杜普登教授向记者讲述了汉堡与中国几个世纪来的历史渊源。

早在1732年,来自广东的第一艘中国商船就满载着珍贵的丝绸、皮革和瓷器抵达汉堡港。由此建立起中国与汉堡之间的贸易联系。5年后,第一支挂着汉堡市旗的轮船,载着一些合成羊毛、棉纱、糖和啤酒远航到中国。随后,平均每年至少3艘中国船到汉堡。

19世纪初,中国人开始到欧洲商队做劳工,由于勤劳肯干,广受欢迎。之后,欧洲人增加了不少中国劳工。19世纪中期,由于蒸汽机在船舶上的运用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中德旅程从原来的四个月以上缩短到不到6个星期。为了远东贸易,当时汉堡在中国陆续建立了十一个领事馆。到了19世纪末,以船员为主的中国人陆续来到汉堡港的圣保利区定居下来,他们以开洗衣房,杂货店和饭馆为生,还有一部分人做些小买卖。

1921年到1944年间,汉堡圣保利区逐渐显示出唐人街的雏形,出现了一家家中国人开的洗衣店、餐馆、酒馆和舞厅。纳粹政权上台后,逐步加大对移民的迫害。1944年5月13日清早,留在唐人街的最后一批华侨遭到纳粹的逮捕,并被投入集中营。这一天,标志着汉堡唐人街的不复存在。战后,唐人街的贸易和运输等经济形式逐渐复苏,华侨在汉堡重新绽放光彩。

·每6天诞生一家中国公司

“如今,汉堡已经成为德国与中国经济、文化等交流最频繁的城市。”汉堡政府经济部官员哈斯博士告诉记者,汉堡凭借其港口贸易优势,中德两国贸易额的近40%经由汉堡港。去年中国向汉堡出口达43亿欧元。汉堡港总计8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中至少有1/4来往于中国。“这是因为汉堡政府打活了这副中国牌。”

据哈斯博士介绍,汉堡是德国、也是欧洲大陆中资公司最集中的城市。德国已经有700家企业与中国有经贸往来,而中国有400多家公司落户汉堡。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宝钢集团、中纺集团等中国企业甚至还将其欧洲总部设在汉堡。去年,汉堡就新增60多家中国公司,平均每6天就有一家新公司成立。

如今,在汉堡生活的中国人已近万名。记者看到,各种中国地方色彩的中国餐馆、中国超市等坐落在市区的各个角落。而浙江饭店的郑老板说,在欧洲许多国家,中餐有衰退的迹象。但这里的500多家中餐馆生意仍旧不错。

中文课程更是遍地开花,很多中小学设有汉语课。“以前学汉语的主要是华裔学生,现在德国学生占了多数。”科理斯德中双语学校的校长凯米尔女士说,在汉堡汉语甚至比英语还重要。记者发现,许多专业人员如律师、工程师会说汉语。

在当地生长的年轻华人李聪对记者说,他从小就不愿意学中文,被父母称为“香蕉仔”。没想到,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会计师事务所,客户中竟然有200多个中国驻德企业,这逼得他开始重视中文。而他的第二份工作则又是与中国有关。中文成了工作必备的条件,他已经连续6年不间断地学习中文。而他的表妹表弟还分别到北京和上海去进修中文。

此外,汉堡与上海作为“城市姐妹”,合作已整整经历了20年的历史,汉堡各大学联手上海方面开设中国经济等课程。东亚协会以及欧洲中国问题最大的研究机构——亚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中心都设在汉堡。

·“重中之重肯定还是中国”

有趣的是,据记者了解,目前欧洲自称是中国人挺进欧洲的“桥头堡”的城市不仅有汉堡,还有伦敦、布达佩斯、莫斯科等多个城市。“我觉得,汉堡名符其实。它为中国人提供了最佳环境。”位于汉堡的恺撒旅游集团总裁陈茫先生说,汉堡是转运至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捷克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波罗的海地区经济中心的最短运输途径。

汉堡市政府向中国企业或公司提供了优惠政策:如根据四类区域给予投资补贴,最高达750欧元的房租补贴,还有环保补贴等;设立专门的中国部门,为中国企业前来投资进行专业咨询;开通了中文网站;对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开通至中国的航班等。

而汉堡政府部门还分别在上海、广州和香港设立了三个办公室,这也是在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同时,汉堡港口城还正在建设一座中国中心,以便为中德商人提供适合的会晤场所,同时还将设立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区。“汉堡的情况跟整个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城市不一样,汉堡和中国的交流往来主要是在物流、造船等行业,不涉及机械设备、纺织等欧中敏感产业。”哈斯博士说。

为什么把中国作为首位合作伙伴,而不是印度?哈斯博士指出,印度虽然和中国一样属于世界性的大国,但印度长期受到英国影响,各方面都倾向于向英国取经。另外,他们的发展显然还不如中国那么令人瞩目,不像中国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和世界接轨。“因此,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肯定还是中国。”(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