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广西横县,姓刘的农户到田间补秧苗,他家的秧苗被福寿螺吃了不少
环球在线消息:87个北京市民因为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福寿螺在短时间内“名声大振”,“谁还敢卖福寿螺啊!除非他生意不想做了。”一个饭店的老板笑着告诉记者。根据媒体的调查,福寿螺现已在各地的水产市场基本绝迹。就在人们关注因福寿螺而揭开的有关食品安全漏洞时,专家们却更为担心福寿螺这个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可能引起的生态灾难,而福寿螺事件只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冰山一角。随着中国的大门日益开放,外来物种入侵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管住吃的问题”
由于全国各地的水产市场对福寿螺进行封杀,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福寿螺带来的危害可能会就此打住。当《环球时报》记者把这个情况当成好消息告诉中国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研究员时,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现在许多养殖户都在养殖福寿螺,一旦不能吃了,许多养殖户就可能选择放生,而放生之后将会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万方浩说,现在不仅仅是管住吃的问题,还要赶紧出台措施控制养殖场,避免福寿螺被放归野外。据悉,福寿螺的养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西、广西等地。仅在江西瑞金一个市,就有100多家福寿螺专业养殖户。突如其来的全面围剿福寿螺行动对于这些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个江西的养殖户,他告诉记者,自己养福寿螺已经有5年了,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现在就连老客户也全都不来买了,万不得已也只能放生了。
10多年前,正是一些福寿螺养殖户的放生给东南沿海多个省市造成了长达数年的严重生态灾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广东等省的养殖户开始从国外引进福寿螺,后来因为市场回报太小,一些养殖户将福寿螺放生。不料由于没有天敌,再加上繁殖能力惊人,福寿螺迅速侵占了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刚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的秧苗。
据媒体报道,今年,广西250万亩农田遭受福寿螺袭击。8月初,广西发动24万多人参与灭螺大战。经过一个月的灭螺,才初步控制了福寿螺灾害。据当地植保部门介绍,目前部分田间公共地带的水沟、池塘边等福寿螺的繁衍滋生地,还没有得到及时治理,福寿螺仍会随流水进入农田为害。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类似福寿螺这样的外来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小龙虾、牛蛙以及外形可爱、被当作宠物的巴西龟等等,还有各种外来植物,比如沿着三峡向下游扩散的紫荆泽兰、疯长的水葫芦以及引起枯草热疾病的豚草等,它们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低估了。”万方浩说。18年前,万方浩就开始研究外来入侵生物,他现在更担心的是如果国人认识不够,这些外来生物将在未来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在广西为灭螺而战的时候,河北省却在开展另一场战争——消灭黄顶菊。黄顶菊也是来自异国他乡的“生态杀手”,暂时还不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和许多外来生物一样,黄顶菊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根系发达,高大的植株和释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目前,河北邯郸等5个市都不同程度发现了黄顶菊,面积10余万亩,重灾面积2万亩。
万方浩告诉记者,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人民币!”万方浩十分肯定地说。
据农业部的统计,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正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不良趋势。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达20余种以上。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外来物种有三种入侵途径: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而在我国,50%的外来入侵植物是作为有用植物而引进的,25%的外来入侵动物是有意引进的。
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产生着深远的负面影响。一些入侵物种还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外来入侵物种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将不断排挤本地物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物种单一化;更甚者,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连南极洲也遭遇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今年3月份发表报告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印度和巴西每年因为外来生物入侵而蒙受的损失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8月3日,《环球时报》曾报道了中国大闸蟹在欧洲引起恐慌的消息。一涉及到外来生物的问题,许多国家都是如临大敌。
美国马里兰州的克罗夫顿,一个湖边贴着警告说:“你见过这种鱼吗?”上面的照片是一条大鱼,像蛇一样的头上长着尖尖的牙齿。底下的说明写着:“这是来自中国的北方蛇头鱼(中国称为黑鱼),并非马里兰州本地物种。如果这种鱼进入我们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实际上,在马里兰州的水域里发现的成年蛇头鱼很少,但是州政府管理野生动物的部门和公众都非常关心这件事。
同样,美国的本地物种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了相同的麻烦。例如,美国西部的一种玉米根上的虫子就被一架商用飞机带到贝尔格莱德,后来一直在欧洲心脏地带的农场中“大吃大喝”。美国一位科技作家巴斯金说,全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物种入侵问题的增长。“贸易发展了,但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运货的板条箱带来了隐藏在那里的一种触角很长的甲虫,叫天牛。这种甲虫爬出来,在芝加哥和纽约大街的树上安了家,咬死了居民区不少可爱的树,闹得怨声载道。”
就连南极洲也遭遇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据媒体报道,北极的蜘蛛蟹、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杂草已经在南极安营扎寨。人类向南极周围岛屿引入了200多种非本土物种,这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防治外来生物入侵要有一个国家整体规划
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年前,由农业部牵头,经过中国、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等专家的探讨,发布了《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该报告确立了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我国已经建立由农业部等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国外来生物防治协作组,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
但近来连续大规模暴发由于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生态问题表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专家指出,以前在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许多地方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方式。这样的做法风险很大,因为很容易导致新的生物入侵。另外,由于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牵涉到多个部门,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经常没有被真正落实。谈到这个问题时,万方浩有些激动,他说:“不少问题,我们每年都在呼吁,中央领导也很重视,可是批示的内容到了一些部门,总是被搁置。”
这几年,万方浩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呼吁政府制定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他告诉记者,美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入侵物种法》,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有专门的法律,加拿大则制订了“外来入侵物种战略”来保护生态系统。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只有相关检疫法,这些法律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规定。
万方浩表示,关于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要有一个国家整体规划。美国有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国家委员会,每两年提出一个规划,怎么预防?怎么控制?都写得很清楚。此外,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认定问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