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的腾达火车站,大批木材、煤炭等物资已装上火车,等待运往中国的黑河
环球在线消息:8月初,中国计划在俄罗斯租赁100万公顷森林的消息公开后,如何看待中国,成了俄罗斯的热门话题。在俄网络论坛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消息,好消息是——俄罗斯现在已经有3亿人口了,而且他们都在吃饭。坏消息是——他们都在用筷子吃饭。”与此相反,一位网友留言说,“如果自然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决定认真修复与中国失去的友谊,那么这一步就象征着信任与邻里和睦。毕竟,‘互相惊吓和殴打’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到来的是自己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不像全面欧化的乌克兰那样,中国人散发着足够令人愉快的文明气息。”
·俄罗斯人对中国话题展开大讨论
这次,中俄林业合作的地点已不再是边境地区,而是位于俄罗斯腹地的秋明州或托木斯克州。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信任,反对者认为这是“入侵”。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的媒体、中央政治势力、地方政治势力和关心此事的民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
在俄罗斯媒体中,《独立报》一马当先。近期,该报在头版曾三次刊发相关文章,从《百万公顷的友谊》到《中国人已经到了乌拉尔》,这种关注程度是该报近年来绝无仅有的。而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则组织中国问题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是否会给俄罗斯带来威胁展开了深入探讨。“俄罗斯之声电台”在访谈节目《特别关注》中也邀请俄专家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俄TVC电视台在8月11日的辩论节目《人民想知道》中请到了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和专家学者在节目中分为正反两方,就中国问题进行激烈辩论。
虽然媒体上激烈争论,但俄罗斯政府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俄联邦林业署新闻发言人罗曼·希波夫说,我们向中国方面推荐秋明州,因为那里有很多没有开发的土地。而现在每个区都在做预算,编制商业计划。当有记者问,中国会不会将本国劳动力引入租赁地区,从而造成俄罗斯人不得不外迁时,希波夫说:“我不认为有这种必要性,我们有足够的人手,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俄媒体也透露说,外交部认为这次林业合作不会威胁俄罗斯,因为目前待选的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都离中国较远,中国人只能在当地对木材进行深加工。这既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也防止中国进行“砍伐式开发”。尽管如此,部分政客如俄国家杜马林业法委员会副主席克鲁博恰克仍认为,把林子卖给中国人,情况要糟得多,他们会在100万公顷的林地上建造自己的城市、村庄,那时俄罗斯的当地居民只好迁走。
与莫斯科相比,在地方上,争论与现实的结合要紧密得多。伊尔库茨克州林业委员会主席萨德林说:“共同开发森林对地方政府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意味着工作岗位、投资等等。真的,我不确定在我们的州里能够找到100万公顷这么大的整块林地,但是和中方合作正在进行。现在我们正在为紧密接触的中国公司寻找合适的林地。” 对此,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农业部长卡拉果洛夫表现得态度强硬,“大家都明白,中国人想钩住我们,发展并且长期留下来……但我们压根就不需要他们用自己的除虫剂和毒素来祸害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商店里充斥着在这些“肥料”下长出来的作物,这就够了。不管别的地区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的策略是这样的:宁肯让土地空着休息,也不放进那些祸害它的人。对我们的公民来说,我们采取一切措施使农场能够扩大自己的地盘。但对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态度是原则性的。”而旁边的犹太自治州处理同样的问题则完全不同。今年在这个人口刚超过20万的地区来了大约1500名中国农民开垦土地。大约3万顷的土地租给了他们一年。这些都是荒芜很久的、甚至快要变成沼泽的土地。犹太自治州的农业局长卡其玛尔说:“州里有可能将5万公顷荒弃土地交给中俄合资企业来开垦。”去年多亏中国农民,犹太自治州大豆的产量破了纪录。此外,该州的一个地区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利用中国的投资——让那些不想在田里耕种的年轻人开办一家工厂,用来自中国的电脑配件组装电脑。
在民间,对中俄关系的讨论同样针锋相对。《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仅在一篇相关文章的后面,就有500多条留言。支持者说:“中国人住在他们住的地方,并没有集合起来向西伯利亚出发。而且中国自己也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区——我亲眼看到的。加拿大人19世纪把中国人弄去修铁路,现在也没怎么样。”“有人说,中国的地图把哈萨克斯坦都染成他们的颜色,这是诋毁,我特意对照过。” “中国人在这里没有过错,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如果他们向四处迁移,谁也拦不住。另外,他们确实是理想的劳动者,在生活中很检点,因此他们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反对者则说:“我不是法西斯也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但我没看到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当然,需要友好相处。但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开发它们要我们自己动手。可能不是你和我,但是要俄罗斯的男人和女人来完成!钱,我们也有,那为什么不为了我们的国家把它们投进去呢?”“中国的人口在增长,自己未开发的土地已经不多了,而未开发的西伯利亚就在旁边,那里的居民还很少。”“看吧,将会出现不允许当地居民出入的中国区,只有从莫斯科来领钱的人才可以进去。然后,林子被砍光,补种则已经被忘掉了。公司从视野里消失,留给我们的是一片空地。或者是第二种情况:他们留下来,种上自己耐寒的庄稼,繁殖牲畜,然后,要求自治。”
·“黄祸”恐惧症仍然存在
一次大规模的林业合作在俄罗斯引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既说明俄罗斯的自闭立场“有所松动”,也说明俄罗斯的“黄祸”恐惧症仍然存在。俄“国家网站”介绍说,“1909年,时任上校后来升为元帅的杰尼金曾撰写了关于‘黄色威胁’的报告,自此之后的俄政治家和专家学者都对中国人感到惊恐不安,并在杰尼金的推理上描绘着来自中国的威胁。
其实,开荒伐木并不可怕,俄罗斯人害怕的是中国借此向俄大量移民。连俄科学院国民经济预测所也预言,50年后俄罗斯的中国人将达到1000万。在“俄罗斯之声电台”这次播放的《特别关注》中,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卢贾宁将“中国威胁”罗列了一个清单:一是中俄经济的巨大失调给俄罗斯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中国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中国是另外一种性质的经济;二是俄罗斯的机械设备对华出口减少,而能源和军事产品的对华出口却在增长;三是生态威胁,俄罗斯人对阿穆尔河(中国称为黑龙江)污染事件记忆犹新,并且这远不是唯一的生态事件;四是由于两国人口不同所带来的移民威胁,人口庞大的中国和人烟稀少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是客观事实。对于这种提法,记者想到了被俄罗斯人称为“重灾区”的远东。《共青团真理报》的一名女记者曾赶赴远东地区进行调查。她发现远东并没有出现大批黄皮肤的居民,甚至在被认为是“中国城”的乌苏里斯克市也主要是在夜市上可以看到中国人。当地居民对中国人没有什么不满,“他们生活单调,每天就吃碗米饭,主要在家庭圈子默默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而在滨海边疆区,人们回答这位女记者说:“中国人?是衣食父母!没有他们怎么行?”滨海边疆区立法会议代表谢列布里亚科夫吃惊地说:“你们在莫斯科都胡说什么?‘黄色’扩张?没有他们,我们得饿死。我们靠他们活着,靠他们穿衣穿鞋。我们这儿的人说,离莫斯科太远了,离中国很近。莫斯科谁关心我们?莫斯科的一位政治家对我们说,‘我们不需要远东,这是沙皇制度的一个错误’。我们有的是土地,只是人不够,俄罗斯有1.4亿人,干活的只有6000万,而中国人守法也勤劳。”
在俄罗斯政界,理性的声音也很强。担任驻华大使12年之久的罗高寿日前在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威胁论’和‘黄祸论’纯属无稽之谈,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开或秘密的所谓的殖民远东和西伯利亚计划。1960年就有40万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如今有近700万中国人,美国人从来没有为此感到害怕。只有3000万人口的加拿大也生活着100万中国人,加拿大人也从来没提过‘黄色威胁’。”俄外交部欧亚司俄中双边关系处处长科托夫在接受“国家网站”采访时指出,据俄外交部统计,2005年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多达220万人次。每年到俄罗斯的中国人不超过80万人次。实际上,在俄短暂居留的中国人不超过20万,而在俄长期定居和与俄罗斯人通婚的中国人则只有大约1500人。
·中俄关系确实在发生变化
在关于中俄林业合作的大讨论中,俄方确实有不少人持消极论调。但如果将俄罗斯的大国意识、俄没有移民传统、地方官员通过对华强硬来掩盖政绩上的无能和西方介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俄关系确实在发生变化,而且这次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也受到了正面的抨击。值得注意的是,俄列瓦达中心6月份公布了2006年度的专项调查报告,中国在友好国家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仅次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去年中国的支持率仅为12%,今年则上升至24%。让不让中国人来租赁森林引发的这场争论本身就表明,虽然中俄两个世界大国之间存在问题,但快步走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