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音乐综艺>音乐资讯
乐坛大腕把脉华语歌坛 传统乐人不爽网络红歌

[ 2007-03-09 09:59 ]

 

高晓松一脸不屑

张亚东轻蔑作答

宋柯一脸严肃

汪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第七届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将于下月在北展剧场举行颁奖典礼,而2006年乐坛的特点呈现出少有的创作低迷状态,全年唱片数量不足上年一半,而网络歌曲横行。有调查显示,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唱片不超过30张。昨天,风云榜主办方光线传媒邀请了张亚东、宋柯、高晓松、毕晓世、金兆钧、汪峰等20多位华语乐坛中坚人物为去年乐坛做点评。这让很久没有这样坐在一起意见交锋的各路大腕们十分兴奋,现场划分为传统歌曲和网络歌曲两大阵营,展开了关于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激烈争论。

争论一 乐坛低迷谁之过

高晓松:主要责任在我们这些黔驴技穷的音乐人身上,但我更觉得现在就是一个平庸的年代,从艺术到政治都没有真正的精英出现。而且汉族根本就不是热爱音乐的人。从古至今,那么多《水调歌头》、《菩萨蛮》等曲牌名,当初都是音乐家写的曲子,引得那么多词人填了不同版本的词,可是谁写的没人知道。京剧的西皮二黄谁写的,也没人知道,古代知名音乐家的墓碑还没知名木匠的多呢。

张亚东:我是汉族,我就热爱音乐,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也都是热爱音乐的人。我认为主要还是市场的问题,现在整个社会都没有音乐这项预算,听觉在感官中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先是吃穿,饭馆和服装店都火得一塌糊涂。而我在巴黎的唱片店里看到,买唱片的人像逛超市一样多,结账得排队。让我十分心酸,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卖得最多的唱片居然只有五十几万。

争论二 草根还是精英

周亚平(网络歌手庞龙幕后推手、鸟人公司老板):我觉得2006年的创作很繁荣。在2004年,网上哪有那么多作品?我认为要解决乐坛的问题必须放下精英的架子,要有草根文化,唱片是商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能卖的就是好东西。全国人民都爱唱会唱的歌一定有它的艺术价值。我们没有义务教给大家该听什么歌,那是教育家、音乐学院该干的事。我认为出路有三点,作品商业化、保护知识产权、整合产业链。

张亚东:我的耳朵只能接受CD,听不了MP3。太难听了,所以我也不愿意我的音乐从这里面放出来,再卖钱也不行。但这并不代表我是精英,我是特别草根的人。我创作时眼里没有消费者,我只能想这歌是写给我爸妈或者爱人的,是不是能卖我不做判断。我们就各做各的,成熟的市场应该各种音乐都有。

高晓松:周总所提出路是作品商业化,您能教教我们怎么能写出商业化的作品吗?

周亚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高晓松:第一条就不可言传,那我们怎么学呀?甲壳虫卖钱,那再做几个甲壳虫不就成了吗?不是那么回事,艺术就在于无法复制。

周亚平:反正我觉得不应该把网络歌手和传统歌手对立起来,他们不过就是传播渠道不同而已。

编辑:杨鑫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