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音乐综艺>音乐资讯
轻音乐学会更名“大众”震动乐坛

[ 2007-01-30 10:1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轻盈的轻音乐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影响了中国一代人,28日,中国轻音乐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这个小小的改名举动却在中国乐坛引起了极大震动,虽然有不少音乐人认为这是对轻音乐的扩容,但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却语气很激动地表示,这样的改动实际上就是忽悠老百姓,“所有的音乐都是为大众服务,这样做就是要把轻音乐给废掉!”

改名不过就是忽悠老百姓

28日,中国轻音乐学会正式改名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后,立马在中国乐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争议,记者昨日致电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他语气激动:“轻音乐本身就极具大众性,浅显易懂,比如说曼托瓦尼的音乐,给听众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改名称根本没有必要,这就跟阳春面和素面一样,换汤不换药。”他表示,音乐有古典、民族、轻音乐、流行音乐之分,把轻音乐归为大众,这在概念上就会模糊。“轻音乐是大家公认了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就等于是把它给废掉了,改名也不过就是忽悠老百姓!”他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是在为大众服务,“比如说我演奏的《梁山伯》就是既古典又大众的。”

更多人理解和赞同改名

针对改名所引发的争议,昨日记者采访了重庆音乐家协会主席薛世民,他很坦然地表示,走过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今的轻音乐的确不景气。“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原来的轻音乐不太大众化,这样的改名会让他们涉入面更广,更丰富,也是让轻音乐更好地发展。”

而重庆通俗音乐学会会长李翔彬也对改名比较赞同,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轻音乐曾经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但如今变声乐器的进入对整个音乐界都有相当大的冲击,他认为改名主要是因为轻音乐已经不太适合如今的大众音乐爱好者,“严格地说,轻音乐主要针对乐队和乐器而言,而如今的老百姓都比较喜欢演唱风格,这样的举措也并不是废了轻音乐,而是将它进行扩容,让它的题材更广泛,更能符合音乐爱好者的口味。”

改名的理由

据记者了解,中国轻音乐学会由已故著名作曲家王酩先生于1989年5月10日创立,28日,曾任中国轻音乐团团长的李谷一也出席了更名发布会,表示自己对改名相当赞同。对于为什么要改名,中国轻音乐学会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昨日向记者透露,主要是因为,随着如今音乐元素的多样化,单纯的轻音乐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音乐市场。而中国轻音乐学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张丕基也表示,更名后的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将会融入更多的音乐形式,团结全国从事大众音乐活动的业内人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音乐事业。他说,“中国轻音乐学会更名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这标志着一个促进中国大众音乐文化发展的社团组织,已完成了一个历史时期的使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轻音乐与中国

轻音乐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入中国的,当时世界三大轻音乐团法国保罗?莫里哀乐团、意大利曼托瓦尼乐团、德国詹姆斯?拉斯特乐团的盒带悄然进入中国,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轻音乐让人们陶冶情操,平稳自己躁动不安的情绪,成为当时最为时尚的音乐。

进入90年代后,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蓝色的爱》、《献给爱丽丝》等乐曲带给人们美妙旋律,他的音乐总体上比较美和浪漫,另外肯尼G的萨克斯风也来得正是时候,他的《回家》正好适应了改革大潮中忙碌的人们的一种心态。

最典型的要数现在流行的“班得瑞”了,这支来自瑞士的轻音乐团在音乐上追求一种透彻、空灵、宁静的声音,同时融进很多自然声响。因为“班得瑞”的音乐会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诱发对自然回归的渴望,这与当今都市人自助旅行、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非常吻合。

来源: 重庆新闻 编辑: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