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独家策划>影视同胞
影星姜文、姜武的手足挚情

[ 2007-01-18 17:02 ]

 

环球在线消息:姜文和姜武是演艺圈中一对著名的兄弟明星。哥哥姜文以一系列影视力作奠定了他作为演员及导演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弟弟姜武也非等闲之辈,因在《洗澡》一片中出色地扮演了傻子二明而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从而一发而不可收。谈到哥哥姜文,姜武说:我很崇拜哥哥,他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一个榜样,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及在事业上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向哥哥学习,从小就对家庭充满责任心
  
1969年,姜武出生于一个部队家庭。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姜文原名姜小军,大他近6岁。因为哥哥性格坦诚外向,机灵聪明,敢做敢为,姥姥为了让他变得文静些,于是给他改名叫姜文。而姜武却自小腼腆内向,文静乖巧,所以姥姥给他起名叫姜武,希望他能更“武”一些。

在姜武印象中,哥哥小时候调皮淘气,有时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惹事,妈妈常常会打他的屁股,但哥哥却对父母很孝顺,家庭责任心很强。父亲不在家时,姜文总是帮家里换煤气罐,帮母亲干一些力气活。当时父母的工资加起来才几十元钱,却要养活一家五口人,生活十分困难。每当有了好吃的,姜文总是让着弟弟妹妹。有一次,父母带着妹妹到外地去了,姜文在家照顾弟弟的生活。一天,哥俩实在太馋了,姜文就用他节省下的钱,买了五个肉包子。他给弟弟三个,自己留了两个。结果姜武几口就吃完了,仍是意犹未尽的样子。姜文就把自己的包子又给了弟弟一个。那一年,姜文也就10来岁。这个细节,至今还让姜武深深感动。

在姜文的影响下,姜武从小就很懂事,知道体贴关心父母。

那时候,姜家住的是部队大院里的一套小平房。为了将阴暗潮湿的房子变得亮堂漂亮些,十二岁的姜武找到附近建筑工地,向工人要了一点石灰。回家后,他和妹妹将家具搬开,将石灰和水调匀,又找了一个刷子开始做起了“粉刷匠”。经过半天的功夫,房间变得洁白如新了。妈妈回家后又惊又喜地看看四周的墙,又看看浑身沾满石灰水的兄妹俩,笑得合不拢嘴地说:“呀!这是你们俩做的吗?你们可真能干啊!”

随着兄妹们渐渐长大,姜家的房子不够住了。有一天,妈妈叹息着说:唉,我想在屋后接一间厨房,把原有的厨房改造成卧室,可那样又得一笔钱啊!姜武见妈妈发愁,说:“妈,别着急,我去拣些废料,这样就能省下一些钱。”此后,姜武真的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去拣一些废砖废木块和石块,几个月下来,他已经拣了一大堆。到盖房时,姜武拿着铲子,和工人师傅一起和水泥,用废砖和石块砌墙,用废木条钉屋顶,再在木条上铺上油膜毡。等墙干透后,姜武又自己给墙面刷上了石灰,就这样,一间漂亮实用的厨房就盖好了。妈妈看着满身泥土的姜武,心疼地说:“小二,这几天累着了吧?好好歇歇吧!”这时,邻居们也纷纷过来参观姜家盖的新厨房,大家都羡慕地对姜妈妈说:“你可真有福气啊!姜文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小二也聪明能干又孝顺,将来肯定不比哥哥差!”
  
向哥哥看齐,我也要考上大学
  
也许是因为性格反差大,姜武从小就崇拜哥哥。姜武小学五年级那年,哥哥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看着父母兴奋喜悦的样子,姜武羡慕不已。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崇拜的人是我哥哥,他从小聪明懂事,孝顺父母,学习成绩很好。高考时,他同时被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但他想当演员,最后选择了中央戏剧学院。在我眼里,他才华横溢,而且为人坦率真诚,活泼大胆,敢做敢为。哥哥永远是我前进路上的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我也要向哥哥一样,考上大学,让父母为我骄傲和自豪。”正是在哥哥的影响下,姜武学习努力,成绩也不错。

姜武读初中时,哥哥姜文已经成了中戏的活跃分子。每当有演出或排练,姜文常常带着姜武去看。寒暑假里,姜文喜欢邀一帮思想活跃的同学出去玩,边玩边聊电影、表演,这种时候,姜文也总是带着弟弟。姜武腼腆,不爱说话,但他爱听,从哥哥们的奇思妙想中,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很大的启发。但他从来没敢想过自己能当演员。他觉得自己性格内向,害羞,见到生人就脸红,肯定干不了表演。

一次,姜文又带弟弟到学校看话剧表演。他发现弟弟对话剧很感兴趣,还时不时发表一些独到的看法。姜文高兴地拍拍弟弟的肩,说:“你呀,喜欢就去考考,或许还不错呢!”

在哥哥的鼓励下,姜武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结果他落选了。第二年,姜武没有气馁,又一次向心中的目标发起进攻,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为了证明自己,姜武一直没对哥哥说自己考的是什么学校。发榜那天,他在榜上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由得万分沮丧失落。他心情郁闷地回到家,却看到哥哥正和朋友一起把冰箱往家里抬,父母乐呵呵地张罗着,用骄傲欣喜的眼神看着哥哥。那时,哥哥姜文已经主演了《末代皇后》《芙蓉镇》《红高梁》等很有影响的电影,成了一颗耀眼的影星。那一刻,姜武从哥哥身上再一次获得了力量:我一定要考上我想上的大学,总有一天,我也要像哥哥一样,沐浴在父母那种欣慰快乐的眼神里。

听说弟弟也在考学,而且想学表演,姜文四处给弟弟借专业方面的书,还常常督促弟弟:“那些书你看了吗?看了多少了?”

1990年,姜武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进考场那天,姜文正在北影厂拍《李莲英》。等姜文开车赶到电影学院时,姜武已从考场出来了。姜文急切地问弟弟考得怎样,姜武自信地说:“还行,进二试没问题!”果然,姜武进入了复试,并且很顺利地被电影学院录取了。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回家时,父亲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说:“小二,你行啊!”母亲高兴地笑着,眼里却闪出了泪花。邻居们也轰动了,说姜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姜武好开心,他终于看到了父母那种骄傲又喜悦的眼神。
  
和哥哥比着孝敬父母
  
在姜武的记忆里,哥哥姜文是很重亲情的。姜文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参加工作第一个月,领到了90元工资。他马上给父母各买了一双皮鞋,给弟弟妹妹各买了一套衣服。每次出差去外地,他都要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拍电影时,如果方便,他会请父母去拍片现场看他拍戏。电影拍完后,他也总是要请父母弟妹去看首场。有钱后,姜文还特意买了一套高档房子,“逼”着父母搬了进去。哥哥的这些举动,都给了姜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希望自己能早日像哥哥一样,有能力孝敬父母。

姜武大二时,高年级的同学要拍一部小电影,姜武在其中饰演一个小角色,得到了100元报酬,那可是他第一次挣钱。他怀揣着钱,激动地跑回家,对母亲喊道:“妈,这是我演戏挣来的钱,给您!”母亲接过钱,眼里含泪地看着他,慈爱地说:“真好,我家小二也能挣钱了!”姜武心里也很感动,他在母亲眼中看到了一种光芒,那是一种欣慰和深深的喜悦呀!

不久,姜武又在电影《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中饰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在影视圈斩露头角,也挣到了更多的钱。他给母亲买了一件皮大衣,给其他家人每人买了一件羊皮坎肩。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姜武拍片的机会越来越多。见父母退休后生活一下子轻松了,他怕父母在家寂寞无聊,就总是趁拍片时带着父母去外景地旅游。比如北戴河,坝上草原,承德避暑山庄等地。在北戴河,为了让父母看到美丽的日出,他不敢睡踏实,早上4点多钟就将父母叫醒,然后带着父母赶到海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