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整个2006年,由郭德纲主导的德云社都很“火”!这把火,不仅来自郭德纲的厚积薄发,更因为郭德纲一贯的相声理念:“相声,就得给观众送去欢乐,不能只是哭着喊着想教育人!”
德云社这一年
在郭德纲引起广泛关注的2006年初,有人说郭德纲“火”不过“五一”,结果,郭德纲“五一”之后势不可挡;后又有人说郭德纲挺不过“十一”,然而德云社于10月30日迎来了盛大的十周年社庆,让观众从晚7点一直笑到次日1点;还有人说郭德纲的相声也就在北京小打小闹,不料2006年德云社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轰动,以至于在12月30日、31日,德云社还要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办相声专场来满足观众的需要,售票仅10天,票房直逼50万元。
这一年郭德纲还干了些别的:打官司、做广告、演电视剧、当主持人,忙得不亦乐乎。
十年磨砺,郭德纲和德云社总算“熬”出了头。德云社的“少班主”李菁向记者介绍说,德云社目前有演员39人,行政人员六七人,一场商业演出的出场费已高达30万元,与几年前每人每场仅100来元收入的情况堪称天壤之别;如今德云社大部分演员都在一门心思说相声,每月收入足以对付家庭开支,王文林、邢文昭等老演员的出场费比过去翻了一番;于谦也推掉所有的影视活动,全身心投入德云社的演出;何云伟从最初只会一两个段子的外行,被培养成能说120多个段子的行家,每周的平均演出收入已在千元以上。
2006年,郭德纲继续挖掘整理传统相声,并在大兴办起学校培养“鹤”字科学员:只要真心热爱相声,德云社管吃管住,偶尔还发点零花钱。报名学生虽经严格筛选,并且在不断地优胜劣汰中,目前这届学员还是达到了几百人。
“我一点不在乎相声界怎么评价我。相声好不好,观众说了算,郭德纲行不行,也得观众说了算。能让观众快乐就是为和谐社会做了贡献。”郭德纲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观众。
“最需要的是团结”
提到郭德纲,就无法回避近年来被视为“非主流”的他同“主流”相声界的芥蒂,2006年,他更是不断地公开严厉批评一些相声演员脱离生活、荒废业务的“贵族化”倾向,因此也遭到不少人的回击和声讨。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日前德云社少壮派中的重要人物李菁结束“海青”历史,拜相声前辈师胜杰为师,汇入“侯派”脉络一事再次掀起波澜:有人认为这是郭德纲在长期批评相声界后作出的妥协,也有人庆幸这是德云社融入“主流”相声界的先声。
对此,郭德纲不以为然:“谈不上妥协。李菁拜师,是因为他需要在相声界的家谱上找到自己的师承关系。而师先生也在德云社说过相声,他也并非就能代表‘主流’。外界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历年来我与相声界的不睦。”
在郭德纲看来,2006年人们纠缠他的“主流不主流”其实是对他的最大误读。虽然他一直摆出与相声界过不去的架势,但“我是铁路文工团的演员,又是德云社社长,你说我是主流还是非主流?”他表情严肃地强调:“主流不主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把相声说好。”
虽然在2006年岁末时,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已红得发紫,但郭德纲依然很为相声的整体现状担忧,并为前些年相声的没落找出了艺术之外的病因:吃财政饭的专业团体可以把观众抛到脑后,而相声的衣食父母只能是观众。因此,对过去一年中的是是非非,郭德纲如此评价:“现在的相声界,最需要的是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把观众召回来,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德云社的启示
对于郭德纲和德云社在2006年的大红大紫,“钢丝”们的共识是,郭德纲找回了传统相声的魂。
一名“钢丝”这样评价《西征梦》《我要上春晚》等郭德纲的著名段子:由于郭德纲对平民百姓普通生活的熟悉和尊重,在他的相声世界里,讽刺挖苦的传统底蕴裹挟着强烈而真诚的现实特色,让人预想不到的细节和包袱加上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构成扎实、痛快的艺术特色,这是中国相声界多年未见的精彩,是以往那些趋于“贵族化”的相声很难做到的。
曲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常祥霖认为,郭德纲表现了浓郁而难得的市井生活、市民趣味;“郭德纲旋风”之所以越吹越猛,说明相声艺术市场仍然供不应求,观众对相声的暂时冷漠,不过是在呼唤相声本色的回归,呼唤郭德纲这样艺术积累和艺术技能都非常扎实的好演员。
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薛宝琨说,人们追捧郭德纲是对被“贵族化”了的所谓新派相声的匡正,是相声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必然。“郭德纲是一个信号,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在相声回归传统和民间的同时,让相声演员们再度肩负起讽刺不良的责任。”
无疑,中国相声界单单“火”一个德云社是远远不够的。扬名2006年的郭德纲和德云社留下太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常祥霖认为,除了考虑艺术回归和创新,还需要从组织管理、创作、演出、中介、市场、出版、理论、评论等环节数管齐下,才能让相声赢得长久的生命力。显然,德云社10年来的起伏跌宕、辛酸荣辱都成了一部活脱脱的教材:尤其如何悉心培育观众和演员、一个相声演出团体如何赢得市场和尊重,德云社都做出了可贵探索。
从初到北京时的落魄到现在的返场22次新纪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草台班子到闻名华夏的相声名社,郭德纲和德云社在创造相声新时代的同时,留给观众的不仅是欢笑,还有深思。
有一点可以肯定,2006年的郭德纲和德云社不是“超女”般的一夜成名,而是经过漫长艰辛磨砺之后的必然。郭德纲笑谈:“有点小火炖汤的意思,整整10年苦心经营!今天,我们的相声只不过是和观众产生了一些心灵的互动和撞击,所以我们‘火’了。”“其实我们‘火’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某些同行太不努力。”说到这点时,郭德纲毫不谦虚。
编辑:富文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