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叫好的不叫座,叫座的不叫好;少数大片占据八成以上票房,逾七成影片无缘上映;电影没有故事,宣传炒作花样翻新,这三大怪现象,正困扰着中国电影界。在杭州参加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电影人和业界专家认为,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影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叫好的不叫座,叫座的不叫好
《我们俩》在2005年的第二十五届金鸡奖上获多项提名,力克几部重量级的影片,荣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奖,但此片投放市场后票房惨淡,仓促下市;在第二十四届金鸡奖上捧奖而归的《茉莉花开》投资1000多万元,但国内票房只有200多万元;捧得第二十五届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的《静静的嘛呢石》,在占据全国1/7票房收入的新影联院线的统计中,遭遇惨败:观众仅4人,票房收入100元。
国内外影展拿奖风光无限,国内票房却惨不忍睹——叫好不叫座,似乎正成为中国电影的通病。
原因何在?有人将其归咎于文艺片,不少导演和电影院线人士认为,文艺片只是拿来获奖的,缺乏商业气质和商业价值。还有人将其归咎于中国院线的尚未分级,小制作没钱、无力进行大炒作,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中国观众不懂得欣赏。
与之相反,有一批国产电影创下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票房:《英雄》2.5亿元,《夜宴》1.4亿元,还有《无极》《十面埋伏》无一不是当年度的票房冠军……由大导演领衔的大制作循商业化路线而动,然而在取得了惊人票房的同时,非议之声也如影随形。
凭借雄厚的资本、壮观的明星阵容,国产商业大片虽然吸引了观众好奇的眼球,但却走入了“票房不错、口碑极差、观众看过、都说上当”的怪圈。题材单一化、审美统一化、故事幼稚化,知名影评人王文宾尖锐地指出,国产大片的“三大综合征”,恰恰显示了整个电影市场题材的单一及电影编剧想像力的整体匮乏。
少数大片占据八成以上票房 逾七成影片无缘上映
在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研讨会上,业内人士提供了不少触目惊心的数字。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在发言中称,在中国,票房前6名的影片占据了全国全部电影票房的50%,票房前20名的影片则涵盖了全国80%-90%的票房。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高军表示,在2005年的261部国产影片中,真正规模进入电影院线操作的不足1/4,仅60部左右。
有人认为,如此不正常的现象缘于少数大片和多数低成本电影、“大导演”和“小导演”的不正当竞争。
少数大片极尽奢华之能事,《夜宴》投资2000万美元,《英雄》投资3000万美元,《十面埋伏》投资2.5亿元人民币,《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无极》的投资额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大导演凭着自身的号召力可以随时聚合大明星,而“小导演”组合大明星拍戏则很困难。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