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一篇正儿八经的严肃文章,从效果看竟然成了网易文化频道求之不得的乱弹文章,这可能会令作者和网友都感到啼笑皆非吧。这位看红楼只看见“处女”的作者的眼光,和鲁迅眼中“只看见淫”的道学家的眼光有一拼了。你还别说,现实中还真不乏这种人,也就是以旧式酸腐文人的眼光读《红楼》的。题目看似不文雅,但话糙理不糙,值得细读。
一、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项目启动的同时,就启动了《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截至8月23日凌晨,《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官方网站被访问超过8万次,累计报名人数近万人,其中申请饰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网友就将近6成,申请饰演贾宝玉的报名者竟占到了近4成。这是媒体透露出的数据,同时传递出一个信息,就是很多人都很想饰演宝玉和黛玉。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在的演员中,究竟谁又能配演《红楼梦》中的那些重要的角色?再看看《红楼梦》里的那些女子,哪个不是清秀得像水一样的人?谁又配去演?
《红楼梦》不是想演就能演好的,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是中国文化的宫殿,《红楼梦》的演出其实就是一场心灵的演出。演员长得水灵不一定就是能演好林黛玉等人的重要前提。这个重要前提是,你有没有林黛玉那样的心灵,有没有林黛玉这样的心灵体验?就拿金陵十二钗来说,单为这些女子恐怕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演员。比如说晴雯,她是一个美丽善良、心地纯洁,聪明伶俐,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就这么一个丫鬟,光彩四射,楚楚动人;比如说袭人,她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想为这两个丫鬟找出一个合适的演员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或个性,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自己的世界,演员们把玩好《红楼梦》,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这个事儿我是这么想的,它的出现和“超女”的诞生是如出一辙,选秀不过是作秀罢了。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演员里找不出一个能真正与《红楼梦》中匹配的演员。如果要找,也不要从现有的演员中去选,而是从民间去发现这些演员。这些演员并且是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污染过的,心地纯洁无暇,并且是知书达理的人。比如说林黛玉等女子,这些演员必须是没有恋爱经历或正在初恋的女子来演,贾宝玉也如同,这些演员最好是处男和处女,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能说是达到学者的文化水准,最起码是《红》迷,最起码爱好文学,本人也要有一定的文学才情和气质,能对故事情节倒背如流,能张口就诵其中的诗句,能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这些演员必须是一张白纸,然后要经过导演去细致地画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得上去演《红楼梦》里那些神仙一般的姐妹。
其次,现在有多少演员曾经研究过《红楼梦》,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有了解多少?只有熟读了这部小说才能更深地了解和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才会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清晰的印象。为什么要演员去读《红楼梦》?因为人物形象确实是小说艺术的核心问题,也是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最感兴趣的问题。很多时候,读者读完一部小说首先记住的是人物,人物的爱与恨悲与欢和离与合生与死的情感历程和命运遭遇,紧紧地吸引着读者,让他们为他高兴,为他忧伤,为他庆幸,为他叹息。他们谈论他,就像谈论自己的朋友或自己的邻居或自己的亲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有资格去触《红楼梦》。
我不敢妄谈《红楼梦》,但至少我认为《红楼梦》不仅仅是文学经典,它还是一座艺术宝库,曹雪芹先生是一位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执着热望与写作勇气的作家,他所叙写的生活风景让你觉得熟悉和亲切,但也让你疼痛和沉重。他写得实在太真实了,纯粹的道德姿态和批判的写作立场,使他的《红楼梦》内蕴着一个很有价值的主题:揭示个体的人格被异己的社会所扭曲导致的人生幻灭。我怀疑我们现在的演员去演红楼梦究竟能不能演好。要想做《红楼梦》中的人的演员,必须要深刻了解这部著作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感受到曹雪芹的精神气质和文学造诣的巓峰,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充满高尚的理想和服务社会的愿望,但却要么因为性格的软弱,要么因为疾病的折磨,要么因为环境的阻遏,最终壮志未酬,甚至赍志而殁。然而,死亡和毁灭带来的不是颓废和绝望,更不是怨毒的诅咒和阴暗的发泄,而是深刻的悲剧感和温暖的诗意感,以及对生活的永不熄灭的善良愿望和永远热情的祝福感;他致力于著作中语言的诗性效果,用充满诗意情调的语言渲染氛围,抒情状物,曹雪芹甚至把诗意转化为画境。拍摄《红楼梦》,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的现在的演员能不能在这项艺术工程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有待于考究。
二、
对《红楼梦中人》选秀,我不抱有多大希望。要为《红楼梦》寻找到最佳的演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一个长期发掘、筛选、沉淀的过程。要想搞个活动作一回秀到是可以的,但要通过这样的形式为《红楼梦》选演员,这是在儿戏,在玷污这座艺术宝库,不说是无稽之谈,也近乎于草率行事了。
就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我们不能单纯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混在女儿堆里的“混世魔王”,还有一个只知道哭哭啼啼的“病中妹妹”,我们可以从大观园中他们俩才情的表现看出,他们是很有文采的,一个是帅呆了的才子,一个是美毙了的佳人,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家。在我们现有的演员中,有哪个能真正意义上配演他们?就算演,能保证将人物中本身固有的文化底蕴贯穿其中么?能做到神形兼备么?综观我们现在的大多数演员,就凭借着自己的容貌和大胆在导演的指挥棒下豪放地演出,很多人物的原形在他们的身上得不到好的体现,反而,有很多本来在我们形象中美好的人物形象,经过他们这么一演,全糟蹋了去。那些演员就如一个个橡皮泥娃娃,任导演捏来捏去,怎么也不易入戏,就算导演拍板的片子,放出来后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一个个既不大喜也不大悲;既不大怨也不大怒,既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凌厉的锋芒,也没有成熟的技巧和圆熟的语言。我想,让这些演员去演《红楼梦》,那到时候她们献给时代和大众的只是温柔的话语抚摸,是逃避“今天”的幻想,这种关于“未来”的幻想,虚妄而渺茫,具有白日梦的性质。
在我们熟悉的这个现实世界里,欲望主宰着一切。尤其是娱乐圈里的演员,大多数人区分美与丑雅与俗,会被当做一种充满原始欲望的道德冲动。尤其是进入90年代,商业化的狂潮冲击着原本就很脆弱的价值体系和精神秩序,再加上社会流行腐败的推波助澜,一种有害的精神气候就形成了。在这种精神气候的影响下,堕落颓废、缺乏意义感、成就感和价值中心感是不少演员日常的精神状态。她们再怎么也装不出真正的纯清,再怎么也亮不出那一双天真无邪的眸子,贾宝玉的才情,林黛玉的羞涩,现有的这些演员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即便怎么装,也没有这些人物的原始神韵。
再说,在影视圈一个普遍而严重的倾向是,有些导演和演员似乎已经习惯于用热媒介的尺度来评价文学,甚至有人索性将文学也归入热媒介。这些人强调零距离地介入生活,强调用文学来获得只有热媒介才能产生的刺激效果——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刺激人们的外在而强烈的感官反应。他们无视印刷文化固有的特点,无视小说自己的文学品质,把小说变成影视文化屁股后面言恭貌谨的小跟班。因此,我们永远也别想从这些夸张过度的公式化、脸谱化的导演或扮演中看到真实、深刻、美好,反而我们却看到了他们的随意和浅薄,看到了油滑和诗意的死灭,看到了想象力的懒惰和在一个具有仇智倾向的社会里,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对知识分子的充满敌意的妖魔化狂欢。
在一个异化性的生存环境里,人必须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操守和立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获得来自体制的认可和奖赏,这既是演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承受的痛苦,也是演员深恶痛绝的病态现象,但导演或演员硬是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察,强加给了影视中的几个人物。小说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等手段写人的艺术,将一部小说变成影视,这就意味着演员必然要涉及作者与人物的关系问题。演员要按照作者的价值观念、话语风格来统一影视人物的话语,让人物充分地享有对话权,让演员自己在与作者及作品内部的其他人物平等对话中展开自己深层的心理世界。一个演员既可以选择突出所演人物形象的饰演策略,问题在于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方式,都不应该破坏作品内部主体关系的平等与和谐,而一种常见的倾向是演员往往把所扮演人物变成了自己的影子,而不是原著中固有的、独立的、有个性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我为什么要强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演员必须是处男处女?这不是玩笑的话,我觉得要达到那种原汁原味的效果,必须要演员本身要和原著人物站在一条线上,必须要对口,一个已经沾染了浊气的石头岂能发出美玉的光泽?像林黛玉这样水灵的女孩儿,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岂能是刻意造作能表演得像的?应该有人之初原始情感的流露,那样清新自然,才不会失真,才不会感到腻味。金陵十二钗被曹雪芹塑造成了一个个仙女,各有性情,各有千秋,此女只有天上有,人间何处觅其人?要在我们现在这个物质和私欲膨胀的时代,找出这十二位得体合适的演员,恐怕也似难于上青天。
《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只是一个娱乐活动,但曹雪芹这部伟大的著作容不得你去娱乐,倘若肆意的去触碰它,只能是伤害了这部经典,又倒了观众的胃口,选秀可以作秀,但《红楼梦》要动真格的,不能把拍《红楼梦》当成作秀,导演和演员不但要对观众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原著负责,一句话,《红楼梦》是大事,儿戏不得。
编辑:富文佳 来源: 南方网 作者:殷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