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文化”没有失败者
从程欣身上,我们注意到了“PK”这个关键词。
作为一位“PK专业户”,程欣在PK的舞台上做了多时的“常胜将军”,但是她认为这个舞台上没有任何“输家”。“就把这个比赛当作一个‘秀’的舞台好了,大家都能来秀一把。”
“超女”各大赛区的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凡是在PK台上一次又一次地坚强“活”下来的选手,总是能迅速聚拢起极高的人气,长沙赛区的胡灵便是如此,而沈阳赛区的“PK王”巩贺更是一直走到了前三名。在她们的网友留言上,出现最多的欣赏语言是钦佩她们在台上展现出来的坚韧。
这种在年轻一代中迅速流行起来的“PK文化”,有着值得人们细细体味的丰富内涵。专家认为,这是一种独特而新颖的文化发现。
有专家认为,有必要对现代社会中这种独特的“PK文化”投以关照。
据查,“PK”是英文“Play Kill”的简称,来源于网络游戏中“杀人”的玩法,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的意思。“超级女声”这个电视节目中,由于加入了这个叫PK的环节,使这个词语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在PK中不断进步
这个独特而热门的词汇,迅速“蹿红”于显示生活各种各样的语言场合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节目、比赛以及任何一切可以引起“比拼”的场合和语境之中,最喜欢使用这个词语的是媒体。记者在“GOOGLE”上一搜索,竟然发现其搜索结果多达一亿多项,其中绝大部分都与“超女”无关。
人们还发现,原本带着“残酷”色彩而来的“PK”,在流行中带来的文化效应却不再是当初单向的“你死我活”这么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PK”场合中,对于比拼者来说就像程欣说的那样,“PK”更像是一场“秀”,对比赛双方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共赢”的话语。而其更积极的意义是,参与其中的人们在这种“PK文化”中,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是在其中不断打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对此深表赞同,并认为这是一个独特而新颖的文化发现。“中国社会不善于鼓励一种竞争的环境,大家都按部就班地生活,在社会交往中讲究的也是低调、含蓄,自我表现的精神从来都受到压抑和否定,垄断性的话语霸权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旦有大众化比赛对决,就认为残酷,比赛失败的一方会感到掉了面子,不好下台,所以长久以来我们就丧失了敢于参与的精神。”
他指出,由“超级女声”衍生而来的“PK文化”,实际上在向国人传达着一个信号——“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敢于走上舞台,你就行。即使被淘汰了,你的能力和风采也为大家所看到,所认可了。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失败者,比赛双方获得了共赢。”
这一点,也许是这个被称为娱乐界“平民运动”的电视节目引爆广大热情的背后,在文化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因素。(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邱瑞贤、杜安娜 图/记者王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