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音乐综艺>音乐宝典
与琴岛――鼓浪屿的约会

[ 2006-06-01 11:26 ]

 

 环球在线消息:从内陆的武当山地区到东部沿海的厦门鼓浪屿时,我们的思绪并没有在此而停顿,如果说历史的移民活动创出了吕家河的民歌文化,鼓浪屿所存的那么多的西洋乐器也不排除外来文化的移入。那么,我们始终相信,音乐的种子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就一定会孕育出地域性的音乐。鼓浪屿的音乐种子是谁带来的呢?

鼓浪屿听琴音

这要追溯到1601年,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外国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两羽管键琴带到北京,献给了明神宗,明神宗选派四名宫廷乐师学琴,由澳门圣保罗教堂教士庞迪我任教,这是我国第一个西洋钢琴学习班,标志西洋钢琴艺术正式传入我国。19世纪中叶,随着外国传教士进入厦门,带来了管风琴。

直到20世纪初,现代钢琴才传入厦门。鼓浪屿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较多,习琴者众多,风琴、钢琴引入量大。近代西洋音乐在这个岛上与中国传统音乐交流、融合,形成了岛上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鼓浪屿的名字富有诗意与想像力。那海滩上高大的礁石在风浪冲击下发出神奇的“隆隆”、“咚咚”音响,那声音震荡如鼓,细瞅,这块礁石上边有个神秘的洞穴,声音就是从洞穴中回旋而出的。小岛的灵性来自于声音的灵性。进入岛上的居民区,深入任何一条小巷,随时都可以从一幢幢陈旧的楼房里听到清脆悦耳的钢琴演奏。楼房多半是陈旧的,它们大多为西式建筑,门窗上方的造型可以品出岁月的韵味,从这样的院落传出的钢琴声似乎更具魅力,透出的是一种艺术文化的渗透与传承。钢琴在鼓浪屿响了百余年。百余年来,岛上有多少人学会了弹钢琴?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两万来人,岛上拥有的钢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拥有了500多架,其密度居全国之首,无愧于“钢琴之岛”。

为什么鼓浪屿能成为琴岛?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在教堂举行宗教活动,总伴有唱诗节目,教会兴办的学校也都开设唱圣诗的课程。随着年代的推移,弹唱西方音乐蔚然成风。鼓浪屿潮音海韵、鸟语花香,没有车马喧嚣,美丽的环境使鼓浪屿人民以音乐为乐,并潜心练琴学唱,陶冶情操。

除了“钢琴之岛”、“海上花园”的称号,鼓浪屿还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称号,岛上建有“风貌建筑游览区”,说明外来文化在此沉淀的历史由久,它直接导致了西洋钢琴音乐的盛行。

顺着琴岛的旅行图,同样可以来一次音乐之旅。

第一站:钢琴码头

从厦门摆渡到鼓浪屿,一踩上趸船,迎面就是钢琴码头。它像一座开架的钢琴,好像正在弹奏旋律优美的迎宾曲,它每小时整点播报时都会响起歌曲《鼓浪屿之波》,

迎接八方来宾。“钢琴之岛”氛围由这里开始弥散。

1840年前后,这里曾是列强贩卖"猪仔"到美洲等地的启航地。电影《海囚》就是以这个码头为背景拍摄的。

第二站:鼓浪屿音乐路

沿着小岛的环岛路往胡里山炮台处,在高低错落的路段中分带,有《鼓浪屿之波》五线谱雕塑,1998年9月8日制成。音符由花岗岩雕刻而成,书状乐谱由两块高3.7米、宽2米的花岗岩组成,五线谱长250米、高1.8米—3.7米。2000年10月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最长的五线谱雕塑”证书。

第三站: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厦门名园菽庄花园内。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展示世界各国名古钢琴的专业博物馆。

钢琴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14、15世纪,欧洲出现早期的键盘乐器;16、17世纪,欧洲盛行拨弦键琴和击弦键琴。1700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佛利发明了使用琴锤作为发声装置的古钢琴,这是现代钢琴的滥觞。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无论是普通的游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的启迪都是无尽的。澳大利亚著名钢琴演奏家杰佛利·托萨是胡友义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说,“我以我的朋友为荣,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礼物献给了中国。”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现拥有70架钢琴和100多个钢琴烛台、灯台及油画,成为国内惟一、世界罕有的钢琴博物馆。这些钢琴分别产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它们在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能完好地保下来实属稀世珍品。它替鼓浪屿存下了“琴岛”的价值。

钢琴博物馆突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钢琴博物馆不仅举办不同年代的世界名琴实物展,还开办世界钢琴音乐资料展、鼓浪屿音乐名人成就展、鼓浪屿“音乐之岛”、“钢琴之乡”的历史背景介绍,还有一些音乐闪流活动。鼓浪屿充分挖掘了作为“琴岛”的潜在价值,将名岛、名曲、名家、名琴组合交融,使之成为中国与世界音乐交流的桥梁。同时进一步推动钢琴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给广大钢琴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第四站:鼓浪屿音乐厅

鼓浪屿也是一座小城市,自然少不了文化娱乐场所。音乐厅建在高处,得先踏上几蹬台阶方能进入院子。只有进入这个院后才能感受到音乐氛围。院子右边是一架三角大钢琴的建筑造型,显然,那是音乐厅了。音乐厅是一座多功能音乐厅,看上占地不小,能容纳近千人,这么小的岛屿能建这么大个音乐厅可见音乐在这里的位置。

音乐厅门前立着一埁三菱形的牌子,黑色的质地镂刻着金色的大字:鼓浪屿音乐厅。院子左侧是一间展厅,墙上悬挂着殷承宗、许斐平、陈佐煌等人的大照片。

第五站: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钢琴艺术节

2002年5月10日――20日开始举办,首届。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与鼓浪屿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活动的内容除了正常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钢琴比赛、学术论坛、音乐沙龙,还有音乐艺术之路命名仪式,中国钢琴博览会和世界名琴展示。

第六站:周末音乐会

鼓浪屿培养了许多钢琴家,音乐家:20年代周淑安,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30年代林俊卿,曾任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50年代殷承宗、吴天球,60年代许斐星,80年代许斐平,90年代陈佐湟、许兴艾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

每逢周末,“厦门爱乐乐团”在这里举办“鼓浪屿周末交响音乐会”。提到“厦门爱乐乐团”,不能不提到“厦门爱乐乐团”的创始人郑小瑛。郑小瑛自幼爱好音乐,1947年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后,在金陵女子大学生物系攻读医学预科,又在音乐系主修钢琴。1952年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出国留学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78年以来,她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演出的指挥。她的指挥热情奔放、严谨细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98年,郑小瑛放弃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的职务,回到故乡厦门组建了爱乐乐团,在厦门爱乐乐团,她担任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

第六站:家庭音乐会

基督教传入鼓浪屿后,西洋音乐特别是抒情歌曲受到人们喜爱,如《友谊地久天长》、舒伯特的《圣母曲》、巴哈的《神曲》等,这给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创造了前提条件。

据统计,鼓浪屿有100多户音乐世家或钢琴世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邀集亲友演奏弹唱,使家庭充满欢乐和睦气氛。在这种家庭音乐会中,常常是祖孙三代同堂,家长是业余歌手、琴手,孩子们往往是艺术学院学生、中学乐队的小提琴手和小学音乐班的琴童。在音乐会上,夫妻、兄弟、姐妹、父子、爷孙屡屡联袂登台,演奏的演奏,歌唱的歌唱,其乐融融,兴趣盎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