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细节,应该注意。
窦唯在点燃了汽车以后,自己打电话报警同时自首。在那个时候,他很冷静。等到警察来的时候,他配合警察的勘察询问,直到警方把他带走。
但是,媒体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却集体忽略了这个细节。把兴趣点放在了窦唯“大闹”、“烧车”、“泼水”这样一些极端的动作上,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提问:窦唯疯了吗?窦唯应该看心理医生!
事情好像还不止于此。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娱乐版面的年轻编辑记者们,窦唯火红的年代,他们还在上小学。一上来,窦唯就是作为一个巨星的前夫出现的,这么多年来,窦唯其实一直没有停止音乐创作,媒体却对此不置一辞,其中滋味,只有窦唯去咀嚼。
当有一天,窦唯到报社做出了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媒体文字的描述中,窦唯似乎很疯狂,但是从现场的图片来看,他的脸色凝重冷静,好像没有歇斯底里的表情被记者抓拍到。
于是我推断,我们通过媒体的报道对窦唯在报社所作所为的了解,其知晓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当媒体始终以一种“哗众心态”来对待事件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当事人会越来越淤积被误解的郁闷,做出反常举动。另一方面,公众会习惯于窥视癖的满足和看热闹的快感,而失去诉诸理性的能力。
媒体在当天对窦唯自首这个细节的忽略,似乎是一种下意识。也许媒体会认为,记者这样写会减弱事件的所谓冲击力和戏剧效果,报纸要靠这样的效果来卖两声吆喝。不管原因是有意为之还是不自觉的遗失,背后是媒体理性态度的一种缺失。
窦唯是否犯罪可以由法律来判定,窦唯的心理是否有疾也有一个医学的标准。可是,媒体的态度和作为是否同样有疾,恐怕也应该追问一下。(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