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影视吧>环球新片
《惊声尖笑4》票房神话 验证"恶搞"乃娱乐"王道"?

[ 2006-04-20 17:22 ]

 

“恶搞,才是王道”,是网络的一句流行语。在国内,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热潮可见一斑,在国外,“恶搞”大片《惊声尖笑4》堂而皇之地登上本周北美票房榜冠军。

由《馒头》发家的胡戈已经被“招安”了,电影《血战到底》请他来有偿为上映的新片“搞搞新意思”,《惊声尖笑》则成了美国电影的一个相当有市场保证的系列影片,这个系列的每一集都有着过亿的票房保证。

所有的这一切证明,“恶搞”不仅能让人出名,更能带来可观的票房利润。

《惊声尖笑》简介

片名:Scary Movie 4
译名:惊声尖笑4
导演:大卫·祖克 David Zucker
主演:安娜·法瑞丝 Anna Faris
   蕾吉娜·霍尔 Regina Hall
   克莱格·比尔科 Craig Bierko
   莱斯利·尼尔森 Leslie Nielsen
   奥尼尔 Shaquille O'Neal
类型:喜剧/恐怖
级别:PG-13(粗俗性幽默、滑稽暴力和粗口)
片长:83分钟
发行:帝门影业/温斯坦兄弟 Dimension Films
上映日期:2006年4月14日 
 

《惊声尖笑》系列大受欢迎

《惊声尖笑4》在美国当地时间14日上映,三天的票房收入就达4102万美元。《惊声尖笑》系列以其无厘头的恶搞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据悉,《世界大战》、《咒怨》、《电锯惊魂》、《谜林村庄》、《断背山》、《百万美元宝贝》、《金刚》等一大批电影都在第四集中“倒了大霉”,小布什、汤姆·克鲁斯、奥弗拉·温弗瑞、大鲨鱼奥尼尔等众多名人也被不留情面地戏谑。

其实,这个系列如此受欢迎,是源于《惊声尖笑1》的高水准搞笑,其后的两部作品均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准。虽然如此,其后两集的票房依然有过亿美元。因为“恶搞”有市场,业界估计第四集的票房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最早的“恶搞”电影可追溯到1913年,美国导演麦克斯为了嘲弄当时的影坛巨擘格里菲斯缺乏幽默感,在自己拍摄的影片《BarneyOldfield’sRaceforaLife》结尾戏仿了由格里菲斯开创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这一电影套路。随着影迷的品位日新月异地发展,以模仿性、颠覆性作为主旋律的恶搞喜剧影片渐渐多了起来。《惊声尖笑》的成功就证明了恶搞影片已成气候。

 

《惊声尖笑4》剧照

“恶搞文化”无界限?

 中国观众也同样喜欢恶搞,早期就有《大史记》问世,这部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的视频短片,它将《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刮痧》、《有话好好说》等当代电影以及《董存瑞》、《苦菜花》、《智取威虎山》、《列宁在1918》等老电影的片断巧妙地组接在一起,以极度调侃的口吻讲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分家的故事。在内地的电影人还没跟上潮流的时候,内地的影迷已经学会了在恶搞中自娱自乐。《馒头》就是如此诞生的。胡戈在给陈凯歌的道歉信里就说,《馒头》只是“一时手心发痒”的结晶。

最近,吴镇宇主演的《血战到底》邀请胡戈为电影中两首电影歌曲《斗地主》和《血战到底》制作MTV。从此,胡戈也算是“能借此小艺谋生了”。

无论如何,《馒头》的蹿红的确给“恶搞文化”带来特别的意义。恶搞越来越无界限了———李白的《静夜思》也被郭德纲“搞”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吉祥三宝》被恶搞了,电视剧《武林外传》靠恶搞也出了名。

相对于正统媒体,网络则给了“恶搞”更大的空间。有网友说,恶搞是免去门票对外开放的人民公园。还有网民说,创意无罪,恶搞有理,获得娱乐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他们说,“恶搞,才是王道”。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虽说本能而直接的娱乐作品能带来广泛的娱乐快感,但观众内心还是期待着更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所以应对视频作品加以适当引导,大浪淘沙,淘去那些哗众取宠的“文化垃圾”,留下闪闪发光的智慧与创意。(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