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戏曲精品亮相长安大戏院

[ 2006-04-12 10:42 ]

 

环球在线消息: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中6大地方戏曲6台精品大戏的12场精彩演出将全部在长安大戏院上演。中国京剧院的京剧、上海越剧院的越剧、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黄梅戏以及陕西秦腔、广西桂剧、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泉州木偶,名团名剧将使五月的长安满堂飘香。

5月10日打头炮的是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秦腔《杜甫》。该剧是新近创排的一部新编历史剧,它艺术地再现了“诗圣”杜甫坎坷跌宕的生命历程,讴歌了他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东桥饰演杜甫。

上海越剧院近年来晋京的机会不多,这也让北京越剧发烧友对5月13日上海越剧院将演出的《早春二月》充满了期待。此次参与演出的演员全部是实力派的一级演员,许杰饰演萧涧秋,方亚芬饰演文嫂,张永梅饰演陶岚。舞台唯美、表演细腻、唱腔委婉将是上海越剧吸引北方观众的法宝。

5月16日由中国京剧院演出新编京剧《秋色渐浓》。此剧以“辛亥革命”为大的历史背景,以长江边的江城一个几近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家的命运波折、志向转变、爱恨情仇为故事主线,折射整个社会大变革前的全景。该剧由著名奚派传人张建国、程派传人李海燕、荀派传人耿巧云共同担纲,特邀裘派传人邓沐玮先生加盟。

泉州木偶在刚刚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大出风头,北京观众第一次见识了中国木偶的神奇。5月19日泉州市木偶剧团将携提线木偶戏《钦差大臣》亮相,这也是该团第一次在北京进行正式的商业演出。该剧根据果戈理同名讽刺小说改编,而人物和背景都进行了“中国本土化”。京都纨绔子弟贾四及仆从朱五,穷困潦倒于乌有县,被知县钱三等一伙贪官误认为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于是引发了一系列的喜剧故事。演员在舞台上空通过三米多长的丝线操纵偶形,其难度堪称世界第一。此次,长安还特推出了亲子套票,3张280元的亲子套票只卖280元,2张280元的套票只卖200元。

5月22日桂林市桂剧团演出的《大儒还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年逾古稀的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宏谋回广西老家养老,途中因一桩谋杀案揭开了一个被掩盖了20年的事实。该剧本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目前演出过百场。

5月25日大轴戏是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的《霸王别姬》。该剧根据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国话剧院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剧中对“霸王别姬”的传统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诠释,深刻地表现了反对皇权、体恤民生的意识,从而使霸王和虞姬的爱情得以升华。

在交响乐里感受中国文化

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疑惑:“有没有搞错啊?交响乐是西方的,怎么成了中国文化呢?”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当中国人接触西洋乐器,并用它们奏出《梁祝》、《黄河》时,中国文化早已把弦乐之声包容在内了。

北京交响乐团刚刚带着“中国风”巡演德国和奥地利,在5个城市演出了5场音乐会,在交响乐故乡收获不少掌声,也把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到所到之处。

当地观众不仅关注他们演奏的威尔第、西贝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也把极大热情投入到北交演奏的中国新作品上。他们不是猎奇,而是真的听懂了中国音乐。方可杰的《热巴舞曲》(西藏风格)、曹元德和杨立青的《天山牧羊女——二胡与交响乐队》(新疆风格)、杨立青的《引子·吟唱与快板——山东民间乐曲》、刘天华的《良宵》、鲍元恺改编的民歌《猜调》(云南童谣)和唐建平的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组成了中国交响乐作品方阵。这些乐曲多方位地向欧洲听众展示了中国风情和文化。奥地利新闻社3月28日报道:“作曲家唐建平在这个富有强烈节奏的协奏曲中传递出和平的信息,北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谭利华圆满出色地完成了这部作品,这种气势像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样宏大磅礴。”所到之地多家媒体不仅不惜笔墨赞扬,也有的还会指出不足。演出商说,苛刻的评论对北交已是相当好了。

在慕尼黑、纽伦堡等5地演出中,4场票房高达100%,一场上座率在85%以上;5场音乐会德奥籍观众超过99%,而不仅限于华人圈。尤其北交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林茨的布鲁克纳音乐厅迎来的第一位“中国客人”,他们竟为此专门升起了五星红旗。

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和2006年3月,北交3次德奥商演,上座率一次比一次高,在德奥古典音乐市场建立起良好口碑。这让演出商霍特纳德演出经纪公司信心大增,不仅把北交的出场费从一万五千欧元提高到一万八千欧元,而且该公司已经准备将北交下一次巡演扩大到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等重要城市。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当中国文化用一种世界通行的语言——交响乐表现出来,并以一种商业的形式传播时,也许是铺就了一条让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快速路。(记者贾薇  记者徐雪梅  来原:北京日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