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汪遵熹还导演了《我认识的鬼子兵》、《李大钊》和《洗礼》等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
汪遵熹生于194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受的戏剧教育是扎实的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现实主义是他的艺术底色,但是他喜欢说他的“现实主义”是“用现代主义抹布抹过了”的现实主义。因为,当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战争和互相残杀,到了今天,“世界和平”和“世界大同”还是遥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崇高的理想变成了毁灭一代人的元凶,革命会杀害他的儿子;当悲剧变成喜剧甚至闹剧,“伟大”成为卑鄙行为的罩衣时,“现实主义”的手法似乎就不够了。这时,“荒诞”这个字眼就蹦了出来。“现代主义艺术”就诞生了。
汪遵熹导演的艺术风格,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舞台的“诗意”。传统的诗人有两派,一是苏轼的“大江东去”派,二是李清照的“凄凄惨惨切切”派。汪遵熹的导演风格却能兼具“豪放”和“婉约”两派之美。他既能从“李大钊”行刑时“引颈一刀称快意”的壮举中挖掘出在“生死关头”人的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和“壮丽美”,又以艺术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把普通父子、母女、夫妻的人伦关系体现得富有诗意,感人肺腑。他对“情感戏”的处理很高明,不是煽情,恰恰相反,他的处理含蓄、克制,却往往更加动人难忘。
艺术最需要的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在自由空气稀薄的今天,坚守戏剧阵地是困难的。戏剧如何能做到既“不做权力者的奴才”又“不做货币的奴隶”,是摆在所有戏剧人面前的大课题。汪遵熹承认自己并没有解决这个课题。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用自己的实践一步步地来回答他。
这一次,汪遵熹应世纪传奇影视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之邀导演英国剧作家雷•库内的喜剧《来路不明的钱》,是汪导演首次对百老汇戏剧的尝试,他说:百老汇的戏剧是大众戏剧,首先要“好看”,要做到“雅俗共赏”,这是百老汇戏剧常演不衰的“法宝”。所以,汪导演秉承他一贯对戏剧演出样式的苛刻追求的作风,对该剧的演出样式做了精心构思和大胆探讨,使这出英国喜剧既有出其不意的演出形式,而内容又能让中国北京的观众接受并爱看。使观众在笑声中对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实习编辑:田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