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遵义:传承革命优良传统 迈上创新发展之路
[ 2009-09-23 15:46 ]

遵义:传承革命优良传统 迈上创新发展之路
遵义城市新貌

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满目苍翠,气候宜人,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美誉。在这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红军王道金告诉记者,在他1935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遵义时,这个当时只有5万人的黔北小城里连普通的汽车路都没有,只有一些窄窄的马车路,从贵阳到遵义要走好几天,大米、布匹都需要背夫从广西、云南背过来卖。

1965年5月1日,遵义火车站建成通车。铁路工人王年明老人回忆说,记得当时不少遵义人步行10余公里,来看火车。上世纪60年代,遵义火车站每天只有两三趟列车通过,只能通往贵阳、昆明、成都几个方向,火车时速也只有20公里至30公里,从贵阳到遵义要七八个小时。

时间又过去44年。2009年记者由贵遵高速公路从贵阳抵达遵义,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现在,贵遵高速公路、遵崇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茅台高速公路也即将通车,赤水河航道升级改造已经完成,还开通了直达京、沪、穗的始发“红色旅游专列”,遵义的公路通车里程,已由1952年的655公里增加到2.3万公里。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曾是多少年来人们对黔北的评价,但交通的大发展已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遵义几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介绍说,1949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为1.42亿元,人均仅40元,其中一产占到77.46%;2008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达655.73亿元,人均9570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2.67亿元。整体上遵义已从传统农业经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到实现整体小康再到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