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之际,革命圣地延安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投资5.7亿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工程,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经过 3年多的紧张建设,即将建成对外开放。延安再次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聚焦点。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八月的延安,火红的圣地。从枣园到杨家岭,从王家坪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到处是参观学习的人流,到处是激动的人群。一位来自河南叫刘英的女大学生感慨地说;“在延安我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更加坚定了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据延安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今年1—7月份,全市接待游客55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3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旅游业占到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3%,占GDP的6%,已成为延安名符其实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五大优势凸显延安旅游发展潜力
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以“两圣两黄”为特征的旅游资源称著于世。延安历届班子领导始终把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使圣地红色资源在经济建设年代,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红色旅游,使延安名扬天下。全市境内现有革命旧址351处,珍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市区130处168个点,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突出、互为一体。全市现存历史文化遗迹 5808处,其中文化遗址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古建筑180 处,历史文化遗迹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屈一指。黄帝陵位列全国古墓葬第一号。延安宝塔、清凉山石窟、钟山石窟和纵贯全市5县的秦直道等知名中外。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独特,品味极高。黄河壶口瀑布素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美誉。洛川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世界黄土高原发展演变活标本”。黄河乾坤湾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黄土风情文化旅游资源保留完好,独具魅力。全市目前挖掘推出了以“一县一艺一品”为主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23个、民间工艺美术品种38个,形成了两大系列的民间文化品种,其中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旅游商品资源数量众多,久负盛名。延安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小米、红枣、杂豆、荞麦、洛川苹果、酥梨等久负盛名,传统手工艺品和中药材丰富多样,风味小吃极具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五大优势,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越做越强,使延安红色旅游亮点纷呈。
五大变化展示延安旅游发展成就
“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和市长陈强如是说。
领导重视——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延安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认真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把“红色旅游兴业”作为今后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了延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凸显——延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延安围绕“红色圣地·魅力延安”旅游主题形象,主打红色旅游品牌,唱好“两圣两黄”戏,在中央电视台和“长三角”、“珠三角”等15 家省级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20多场延安红色旅游推介活动,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知名旅游品牌,延安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
环境优化——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以来,延安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2003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坚持以延安城区“三山两河”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城市开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我为延安种棵树活动”,三年共栽植和认领各种纪念林38块;城区10万亩绿色长廊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绿化1.57万亩;宝塔山周边环境整治进展顺利,集中对山体以内居民进行了搬迁和周边绿化;凤凰山体公园加快建设,上山步道、车道建成投用;城市点亮工程顺利实施,正在建设和完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及延河、南河点亮工程,启动了延河水景工程和宝塔山下农机市场搬迁工程,实施了中心街、南关街人行道改造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基础配套——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延安处于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络的北线枢纽中心,西包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青兰高速公路延安段、延安至吴起地方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开通了12条通往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旅游专线,市到县二级公路、乡村公路互连互通,形成快捷便利的公路交通网。延安每天有12个航班往返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火车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榆林和安康。目前,延安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万人,初步形成了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发展迅速——来延安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成倍增长。1990年 ,延安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仅4700万元。2000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进入2005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市区。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7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 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29倍和92倍,2000年的3.8倍和13.4倍。1990 年至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0.5 %、28.5%的速度递增。
四大板块引领延安旅游发展未来
“要把延安建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这是延安市的总体战略思路。按照《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未来的延安将进入旅游目的地成长的鼎盛时期,将从起步阶段的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发展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发展转变,向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今后,延安旅游继续坚持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两圣两黄”为主导,构建“一核两心四片、扇状弹性拓展”的空间格局,实施“红色圣地”、“品牌驱动”、“中枢联动”、“遗产共营”、“四位一体”五大战略,打造“延安中心红色旅游“、”黄帝文化与生态旅游“、”陕北黄土风情“、”黄河生态与文化旅游” 四大板块,建设5个一级旅游区和12个二级旅游区,重点建设7大世界级旅游品牌、9大国家级旅游品牌和4大省区级旅游品牌产品,逐步将延安建设成为陕北的旅游中心城市、陕西省旅游的次中心城市、陕北和陕甘宁晋蒙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目的地。到2020年,延安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