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德国朗盛公司年轻的经理人刘峥嵘,是我过去10年内见过的最具智慧的人之一。他对德国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对他的故乡中国。这位可爱的上海人不仅能和你谈论德国足球的细节,对德国政治也了如指掌。他对德国的认识比许多德国人更深。他的一口德语,也远比许多德国经理死板的德国式英语更优美、准确。
可惜,在德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内,像他这样的人太少。我们许多企业内有不少自封的中国专家,却不会说一句中文,甚至还不曾踏入任何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门槛。我们大学培养的中国专家们则对经济毫无兴趣。
德国和美国不同,这里没有唐人街。在这里留学的中国人不多,他们毕业后一般不在德国居留工作。正因如此,我们对中国事务非常缺乏理解。那些知名的外派经理们,在北京或上海至多只工作两至三年,凭借他们片段的中国经历,虽然可弥补我们对中国理解的不足,但无法完全替代这些曾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
我们需要更多的“刘”,中文是他们母语,他们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和德国学生一样在我们企业内开始职业生涯。只有通过他们,才能逐步将更多有关中国的知识带入企业内部,虽然许多年轻的中国经理人未必就直接从事中国业务。
美国企业早就知道文化多元化是不可低估的竞争优势,德国企业则远没意识到。只有我们企业最高层向这些来自其他文化的人敞开大门,才能真正开始新一轮全球化。(摘自7月11日《商报》,原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刘”,作者本德·齐泽默,青木译)(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