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俾斯麦是世界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他曾经担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他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势人物,凭借他的超人的才能和胆识以及强硬的武力政策,他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而其在位期间所采取的各项强有力的政策,则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和欧洲的历史。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俾斯麦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上,其获得的地位都是非常崇高的。
最近,我在阅读有关他的事迹时,看到一些材料,则更是让我对这个德国历史上的强势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我不仅敬佩他对于德国的发展与强大贡献至多、至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特别敬佩他对有关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与日本之间,同时掀起的向西方学习运动的成效,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而叹服不已。
俾斯麦认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不幸的是,后来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事实,竟然就是惊人地按照他预测的轨迹演变发展着……。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就是这个预测的无可辩驳的注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俾斯麦为什么能够预测这么的准确呢?
原来如此。俾斯麦认为:“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即使把这些东西“买了回去,也就算了”。
显而易见,俾斯麦之所以预测日本在与中国推行现代化建设的竞争中,竟然敢于断言,前者一定要胜出,究其根本的原因,这就是由于日本人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原理”,并且能够结合本国的社会实际,对国家“做根本的改造”;而不是象中国人那样,只是关心“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等等这样无关国家大政方针的事情。
记得有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善学者,学根本,是为胜;不善学者,学皮毛,必败无疑也。”对照日本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此话,说得可谓深刻矣。
其实,看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再看中国的洋务运动,两国制定的学习西方的不同指导思想,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而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已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现在的中国,与清朝时期的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质的根本变化,但是,我们认为,对俾斯麦的这一番话,作为正在致力于改革开放而逐步崛起的中国,应该说,还是很有必要重新进行研究与思考的。而且,这对于改革与完善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是有启发与帮助的。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不会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俞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