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声音>热点言论
以色列:对男人而言什么最吸引?只有美女

[ 2007-04-11 16:55 ]

 

以色列成为全球最负面国家欲用美女改善形象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因为战争,以色列已经排在伊朗和美国之前,成为全球最负面的国家。而国家形象恰恰是以色列非常重视的课题,以色列政府曾欲推出美女大使,但因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而不了了之。如今,以色列又使出温柔一刀,让美女走上美国最受欢迎的男性杂志,势要夺取西方男子的花心。不知这改善形象之举,最终能否如偿所愿。

3月的特拉维夫海滩,虽然阳光普照,但依然寒冷。在穿夹克戴围巾的人流中,几个穿比基尼的女孩特别引人注目,而她们关注的是一个拿照相机的男人。这个男人是美国著名男性杂志《Maxim》的摄影师吉姆·玛鲁克茨,他左右手臂上各有一个文身,左臂上是一个姿势诱惑的美女,右臂上文着葡萄牙语的“GO WITH GOD(紧随上帝)”。比基尼女孩在摄影师面前翘臀噘嘴搔首弄姿,单手持相机的玛鲁克茨从镜头里捕捉她们的美,嘴里啧啧赞叹:“淘气鬼,你太迷人了。”“曲线、曲线在哪里,对了,双腿分开,手撑着膝盖,背部弧线很美,很好。”地中海的阳光洒在比基尼女孩身上闪闪发光,女孩的笑容像阳光般温暖。

用美女吸引西方男子

以色列驻纽约使馆大卫·沙伦格也站在这一群热热闹闹工作的人中,但他似乎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报以支持的微笑。6个月前,沙伦格大使主动联系美国男性杂志《Maxim》,他说,以色列政府和支持以色列的团体希望《Maxim》能拍一组以色列姑娘的照片,以改变以色列的国际形象。

的确,去年夏天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争,让以色列的形象受损。英国广播电台(BBC)不久前在全球27个国家作了一份民意调查,每个国家分别抽取大约1000人,总计2.8万多名受访者评判英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朝鲜、俄罗斯、美国和委内瑞拉12个国家以及欧盟的国际形象。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以色列对全球有“负面影响”,以色列的负面评价排名第一,其次是伊朗和美国,这让以色列政府觉得很没面子。而沙伦格大使认为,以色列真正的公关问题是,大部分美国人——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男性,提到以色列总是只能联想到战争和神圣遗迹(holy relics)。沙伦格说:“我们想改变这些看法,而对于35岁以下的男人而言什么东西最吸引?只有美女。”

《以色列的迷失》的作者美国作家理查德·本·克拉姆认为,任何国家,都渴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接纳认同,克拉姆说,“hasbarah可以说是以色列的第一个成长工业。hasbarah,希伯来语,意思是“解释”或者欺骗”,也可以将“hasbarah”理解成为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工程。以色列最著名的“hasbarah”是在半个世纪之前,“把没有居民的土地给予没有土地的居民”——这是40~50年前犹太复国主义者行动最简练、最流行的口号。电影《出埃及记》促使它进一步广泛传播。“没有居民的土地”的口号也是克拉姆所说的“hasbarah”的一部分。这个“hasbarah”是天才的杰作,在1950和1960年代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克拉姆在书中回忆说,早年以色列的名声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地方有多么的耀眼和闪亮,如今很明显已经风光不再。而如今,以色列真实电视节目首席主持人伊特恩·施瓦兹说:“提到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很多人心中都会产生一些混乱。”

用旅游推广国家形象

而以色列现在的问题是,该着重突出这个自由狂野多样社会的哪一面。以色列人对于什么东西更能吸引美国人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是特拉维夫的自由自在,市井风光,还是耶路撒冷的圣地。而政府的想法是,既然现在以色列旅游业现在几乎每年都能创利20亿美元,那么多做一些广告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以色列。

移民者领袖、曾经当过导游的本尼·艾伦认为以色列现在关于大海沙滩的广告根本没有任何效果,艾伦认为,这不仅仅是文化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很糟糕的商业行为。他认为,旅游者如果只要享受阳光海滩,自然会首选法国蔚蓝海岸或者加勒比海。而以色列“唯一的卖点”就是宗教遗产,他说:“以色列是唯一一个你可以拿着《圣经》当导游指南的国家。”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安永全球(Ernst & Young)最近的一份建议书上表示,犹太国家应该吸引美国福音派基督教徒前来旅游,这也正是艾伦所看好的。

然而也有人认为,如果只针对基督教徒制定国家旅游政策,就会流失更多的人。《为以色列辩护(The Case for Israel)》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法院教授阿兰·德修兹认为:“本尼·艾伦大错特错,他把以色列放到了保守人群对立阵营的位置。”全球著名营销管理公司伟门(Wunderman)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以色列现在的国际形象和飞利浦·莫里斯(Philip Morris,国际著名烟草品牌,多次遭到政府和社会团体以危害社会公共健康为由起诉)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感觉差不多。

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因为战争,以色列已经排在伊朗和美国之前,成为全球最负面的国家。而国家形象恰恰是以色列非常重视的课题,以色列政府曾欲推出美女大使,但因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而不了了之。如今,以色列又使出温柔一刀,让美女走上美国最受欢迎的男性杂志,势要夺取西方男子的花心。不知这改善形象之举,最终能否如偿所愿。

德修兹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基督教徒来维持以色列的旅游,那迟早要崩溃。当以色列和基督教徒的利益有冲突时,他们最终会对以色列失望。德修兹甚至认为,为西方男性杂志拍摄以色列美女照片也有些过火,“完全不需要这样做,到处都可以看到模特。”

但沙伦格大使坚信他的智囊团更擅长利基营销(niche marketing,又称补缺营销,针对非常专门、竞争不高的市场的营销),他说:“你要给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信息。”沙伦格的支持者也吵吵着争论说,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多样性才是它最大的卖点。最后,德修兹教授说:“以色列是一个有两面性的国家,是一个模特在圣地上摆姿势的国家。”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性,恰恰可以在摄影师玛鲁克茨两条手臂不同的文身上找到,一边是美女,一边是信仰。

美女外交由来已久

沙伦格大使让以色列美女登上西方杂志的构想,只不过是以色列关于如果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旷日持久争论的最新动作。以色列的形象营销预算有限,文化上的鸿沟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跨越。究竟怎样才能让以色列恢复闪亮的国际形象,这不得不让以色列政府继续头疼。

以色列的形象工程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以色列也打算搞一次美女外交。以色列外交部努力物色金发美女,充当“形象大使”,以改善以色列在国际舆论面前的不光彩形象。这个建议是由以色列外交部出谋划策的美国高参想出来的,他说在向舆论界展示立场与主张方面,妇女比男人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是金发美女,效果会更好。当时,穷兵黩武的以色列不断对约旦河西岸发动军事攻势,它在世界上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需要时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美国人的点子正中以色列的下怀。

于是,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对外宣称:“我们优先挑选在外交部工作而又形象好的妇女,我们不仅看重头发的颜色,更看重她们的英语水平和对政治与外交问题的了解。” 可惜的是以色列外交部至今还没找到一位既具有形体风彩,又具有作为“官方发言人”才能的金发美女。

而这一次,到了2007年,以色列外交部显然已经找到了“官方发言人”的心水人选。 当以色列大使馆有意与《Maxim》合作为本国旅游业作宣传时,他们便精心挑选了12个美人儿。原本《Maxim》的编辑对大使馆的合作提议是表示婉拒的,但当看到大使馆发来了这12张模特的照片后,他们马上改变了主意。

《Maxim》最后选中了7名模特:沙伦·马科维奇(Sharon Markovitch),纳塔丽·尼芙(Natalie Niv)、阿尔丁·阿雷尔(Yarden Harel)、莫瑞(Moreyal)等。

这些幸运儿的面孔将出现在《Maxim》的6月刊上,伴随着杂志的畅销进入美国人的视野,或者被某位好莱坞星探看中,或者成为某个品牌的代言人……除了这些被《Maxim》选中的模特儿,事实上,以色列也已经有不少美女在世界各地打响了名堂。

美女选秀团结伊拉克

不知道以色列的美女照片能否成功抹去国家在世人心目中的负面形象,但近日一位美女倒是让世界改变了对伊拉克的看法。伊拉克姑娘沙达·哈松参加黎巴嫩选秀节目获得冠军,她的胜利让经历4年战火的伊拉克人找到了自由的感觉,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团结一致的伊拉克。

2007年3月31日凌晨,枪声不断在伊拉克各大城市响起。然而,枪声响起并非因为教派冲突,而是伊拉克人在庆祝伊拉克姑娘沙达·哈松的“胜利”。就在前一天夜里,哈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获得选秀节目“明星学院”冠军。众多伊拉克人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收看哈松参加的选秀节目,通过手机短信为她投票。她的胜利更让经历4年战火的伊拉克人找到些许久违的自由感觉。

哈松今年25岁,出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她的母亲是摩洛哥人,父亲是伊拉克人,出生在巴格达以南大约100公里的希拉。哈松跟父亲入了伊拉克籍,在法国巴黎接受了高等教育。哈松的粉丝称她为“美索不达米亚之女”。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能用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演唱,舞姿也让人倾倒。哈松说她从来都把自己看成是伊拉克人,从小,她就希望“能够代表我的国家,伊拉克,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发光发热。”

自2006年底参加黎巴嫩卫星电视台举办的“明星学院”选秀活动后,哈松的伊拉克国籍便吸引了众多伊拉克“粉丝”。

网友“苏丹的萨尔玛”留言说:“哈松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一个伟大的人,她会成为一颗巨星,她能安慰伊拉克那受伤的心。”哈松举行比赛的这周也恰好举行阿盟峰会,“苏丹的萨尔玛”认为:“这个星期,哈松比阿盟峰会带给伊拉克人更大的快乐和安慰,因为阿盟峰会不过是一场表演,是各国领导合影的机会,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用处。”“她是个女王,”哈松的歌迷、18岁的伊马德·那哈德说。“她是伊拉克人的女儿,”巴格达学生阿里·叶海亚说,“当她获胜时,每个伊拉克人都该为她昂起头。”

选秀节目最受欢迎

由黎巴嫩卫星电视台举办的“明星学院”选秀节目,是在各阿拉伯国家中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有“阿拉伯版的美国偶像”之称。它在2003年创办,参赛者大部分并非来自黎巴嫩,而是面向整个阿拉伯世界。

“明星学院”的大致形式是包装成一个学院,16名参赛者则充当学院的学生,通过比赛最终选出冠军。其中参赛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唱歌,还可以是表演和跳舞。同美国著名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类似,节目前后会持续四个月。节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跟踪拍摄所有参赛者每天的日常生活和训练过程,训练项目包括歌唱、戏剧表演、发声训练、体操和音乐文化。另一部分则是每周末的黄金时段(通常是周五晚8点之后),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里,所有的参赛者来到演播大厅,和特别邀请的明星嘉宾一起,同台献艺。在特别挑选的3个候选者中,由公众通过电话和短信投票,决定其中得票最高的一个直接进入下一轮;剩下的两人则由其他候选者通过投票淘汰掉表现不佳的那一个。而在总决赛中,则剩下最后两名候选者PK,公众的投票将决定最终谁是冠军。

自从哈松参赛后,每周五晚,总有许多伊拉克家庭围坐电视机旁,观看比赛,为她投票。仅决赛前一个星期,伊拉克人就为哈松投了数百万票。哈松的努力让每天都充斥着大大小小流血事件的伊拉克报纸有了呼吸放松的空间,伊拉克人也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鲜血之外的另一种红色,哈松美丽的双唇和洋溢的热情。而伊拉克电视台则号召民众去为“幼发拉底河的女儿投票”。

明星效应有效但有限

夜幕降临后的伊拉克治安混乱,加之宵禁令的约束,看电视就成了伊拉克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决赛之夜,伊拉克北部埃尔比勒一个购物中心的大屏幕前聚集了大批哈松迷。对于正经历战火磨难的伊拉克,也只有这时,人们才能暂时抛开战争,忘掉教派冲突,为心中共同的明星欢呼。一名哈松迷感慨地说:“我们伊拉克人团结起来多么美丽啊。”

通过重重淘汰赛后,哈松和另外三名选手,一名埃及人、一名黎巴嫩人和一名突尼斯人一道进入3月30日晚举行的决赛。晚上11时30分,最后一轮比赛完毕。根据观众手机短信投票和网络投票票数计算,哈松获得大约40%支持率,成为冠军。舞台上的哈松身穿绿松石色晚礼服,得知自己获得冠军后,她身披伊拉克国旗,眼泪夺眶而出。

然而伊拉克人支持哈松,更多的是因为哈松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由的感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名支持哈松的粉丝在阿拉伯电视台的网站上留言说:“你是我们的明星,这些荣耀是属于你的。我希望不论是伊拉克国内还是分布全球的伊拉克人都为哈松投票,我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我要对所有的阿拉伯人和全世界的人说一个单词——‘同胞’,虽然我们的教派不同,但不可否认,我们都是伊拉克人。”

“当她唱起那首《巴格达》时,我不能自已,哭了出来,”支持哈松的伊拉克人侯赛南·法齐说。《巴格达》是黎巴嫩女歌星法伊鲁兹的经典名作。歌曲将巴格达的动人美丽与历史气息描绘得极为生动。唱起这首歌时,哈松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众多在电视机前观看她表演的伊拉克人也跟她一道落泪。

“她做了其他伊拉克女孩无法做的事,唱歌、跳舞,她是自由的。她代表了自由,”伊拉克东部电视台的女主持人在节目中说。她呼吁伊拉克人为沙达投票:“为沙达投票让伊拉克人再次感到快乐。”

62岁的伊拉克人萨米尔·斯提普汗对“哈松热”作出了精辟总结:“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经历战争,我们有正常的生活,可能没多少人会为哈松投票。我们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感觉,有人试图让我们丢掉作为伊拉克人的身份认同感。因此,任何让我们感到我们是伊拉克人、让我们团结一致的东西我们都会紧紧抓住。”

但并不是所有的伊拉克人都深深陶醉在哈松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他们认为明星效应是有限的。穆罕默德·阿姆尔·扎卡利阿在阿拉伯电视台网站上留言,“除了‘明星学院’,伊拉克人肯定还能找到别的团结方式。”

哈松的胜利让整个伊拉克为之激动,而就在1年前的4月,因为遭宗教极端分子威胁,格吉安在刚当选“伊拉克小姐”4天后被迫放弃荣誉,成为这场比赛举办60年来“最短命”的“伊拉克小姐”。仅仅一年时间,伊拉克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雅埃尔·纳扎里 为参军弃选美冠军

2006年3月21日晚,以色列第56届选美大赛结束,18岁的雅埃尔·纳扎里力压群芳获得新一届以色列小姐的称号。按照以色列法律规定,纳扎里将在年满18岁后,加入国防军为国股务。按照惯例,她完全可以递交一个申请,请求延期服役。然而,随后却爆出丑闻说,她根本没有资格参加选美比赛,因为参加以色列小姐大赛的女孩身高必须超过170厘米,而纳扎里的实际身高只有167厘米。最终,纳扎里决定放弃选美冠军称号,以便如期加入国防军为国服役。

雅埃尔在获得以色列小姐称号后,曾经谈及即将到来的军队生活,她表示,自己对军队生活还是有些担忧的,因为自己从小胆量很小,最怕的就是听到火箭弹落地爆炸的声音。她说:“我家住在以色列北部,那里10几年来经常受到阿拉伯武装分子发射的‘喀秋莎’火箭弹的袭击,因此,我一直害怕听到火箭弹爆炸声,有时空袭警报解除后,我仍很久不敢从防空掩体中出来,甚至所幸在那里过夜。”

在谈到参加选美比赛的决定时,雅埃尔表示,一开始,她没有勇气报名参加选美比赛,她认为竞争会相当激烈并且舞台上一定美女如云。但后来,她身边的一位朋友强烈建议她参加选美比赛。那位朋友认为,她的气质和相貌非常出色,不应该放弃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在这位朋友的一再坚持下,雅埃尔报了名。雅埃尔觉得选美比赛过程出乎意料,她最终竟然淘汰了所有其他竞争者并戴上了选美王冠。

雅埃尔的母亲是一位荷兰人,年轻时她来到以色列的一家农场工作,后来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以色列男子,⒂胨崃嘶椤Q虐6谔傅阶约喝粘I钍彼担盖姿淙皇且陨腥耍瓷钤诹礁龉遥蛭哪盖缀芟不蹲婀衫迹运有∶磕甓家娓改傅胶衫季幼∫欢问奔洌梢运凳恰傲酵放堋薄?

莫兰·阿迪亚斯 美韵征服欧洲

莫兰·阿迪亚斯1981年出生在以色列海法。15岁开始,这位身高176cm的美女就开始在以色列电视中出现。她的形象清新而富有古韵,性感妖娆但又不招摇,有一种地中海式神秘色彩。

17岁,莫兰前往德国、意大利尝试模特生涯,立即被时装大师罗伯托·卡瓦利选中,此后她还为D&G等品牌担任模特。

莫兰先后赢得过“以色列小姐”、“国际环球小姐”和“世界最佳模特”三项重要荣誉。意大利成为她在欧洲的基地,她不仅为众多时尚品牌担任模特,还凭借流利的意大利语和英语频繁在电视节目中出境。

莫兰不仅是典型的“黑发丰胸”美人,更以自己的美貌为以色列在欧洲赢得了良好的形象。随着她的名声大噪,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时尚媒体都邀请她出镜,她还在这些国家的一系列电影中亮相。

莫兰·阿迪亚斯也曾和意大利球员传出过恋情。先是成为穆图婚姻的公开第三者,穆图说,“我和前妻离婚后唯一有过的女朋友就是阿迪亚斯。”此后,狗仔队又拍到身着惹火泳装的阿迪亚斯和前拉齐奥球员科拉迪出现在一条游艇上,然后,人们又发现她和歌星拉马佐第一起逛街……很显然,想和这位性感绝伦的以色列小姐亲近的人很多,但能够彻底征服她的心的人,还没有出现。

阿娜斯塔西亚·延京娜 拒绝与黎巴嫩小姐合影

2006年7月,当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战斗日趋激烈之时,在美国也爆发了一场牵涉以黎双方的“战斗”。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87位佳丽齐聚洛杉矶,准备参加23日的环球小姐大赛,这其中包括代表以色列参赛的乌克兰移民姑娘阿娜斯塔西亚·延京娜和代表黎巴嫩参赛的拉希德。不过,在为参选拍摄照片时,“以色列小姐”延京娜以国家形象为重拒绝和“黎巴嫩小姐”拉希德一起合影。

为了参加此次选美大赛,延京娜提前一周时间抵达洛杉矶。由于以黎间冲突的升级,主办单位加强了对她的完全保卫工作。然而,由于3个月前刚刚退役复员,她更关心国防军士兵的安危,为所有熟悉的和参加军事行动的人担心。

18日,参赛的各位佳丽出席记者招待会,接受世界各国的媒体采访。不过,来自敌对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两位姑娘都没有出席这次宣传活动。延京娜此前曾提出要求,表示不愿与拉希德合影。她向媒体所做的解释是:自己不能和黎巴嫩姑娘一同出现在镜头前,以免被人误认为这是某种政治举措。

21岁的延京娜出生在乌克兰,8年前移民至以色列,本来是2006年以色列小姐亚军,由于冠军纳扎里为参军决定放弃选美冠军称号,延京娜得以代表以色列参加世界选美大赛。

贝芭尔·拉芙莉 俘获美国“万人迷”

今年21岁,外表和巴西美胸女战士吉赛尔有些相像的以色列宝贝芭尔·拉芙莉,自打和美国“万人迷”莱昂纳多传出恋情后,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生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说起这位以色列宝贝,除了人美身材棒以外,也并非一无是处,她是众多内衣和泳装品牌的宠儿,还是历史上第一位登上美国畅销杂志《体育画报》的以色列模特。

贝芭尔拥有一头长长的秀发,五官鲜明,兼俱东西方美女的优点,纤腰丰臀宽肩丰胸、扁平的小腹,修长的美腿,这些都是她傲人的资本,所以当31岁的莱昂纳多第一次见到她时就被吸引住了,两人此后开始形影不离出双入对。

贝芭尔在2003年曾与青梅竹马的男友Weinstein结婚,但婚姻只维持了两年便以离婚收场。而莱昂纳多在去年与巴西超模吉赛尔分手后,便与贝芭尔火速恋上。

今年3月,莱昂纳多特意陪同名模女友前往以色列去见家长。莱昂纳多与贝芭尔抵达以色列后,在3月11日晚藉词为贝芭尔的胞弟庆祝生日,邀请了少数亲朋密友出席两人的神秘订婚派对。在派对上,他们向亲友送巧克力和杯形蛋糕,然后突然高举香槟,宣布订婚消息,令在场的宾客大感惊喜,纷纷举杯祝贺。据贝芭尔身边的好友透露,她早前答应了莱昂纳多的求婚,两人打算年底先在以色列举行小型私人婚礼,然后再到美国大肆庆祝。

本版编译 尘尘 瑜虹

于是,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对外宣称:“我们优先挑选在外交部工作而又形象好的妇女,我们不仅看重头发的颜色,更看重她们的英语水平和对政治与外交问题的了解。” 可惜的是以色列外交部至今还没找到一位既具有形体风彩,又具有作为“官方发言人”才能的金发美女。


而这一次,到了2007年,以色列外交部显然已经找到了“官方发言人”的心水人选。 当以色列大使馆有意与《Maxim》合作为本国旅游业作宣传时,他们便精心挑选了12个美人儿。原本《Maxim》的编辑对大使馆的合作提议是表示婉拒的,但当看到大使馆发来了这12张模特的照片后,他们马上改变了主意。

《Maxim》最后选中了7名模特:沙伦·马科维奇(Sharon Markovitch),纳塔丽·尼芙(Natalie Niv)、阿尔丁·阿雷尔(Yarden Harel)、莫瑞(Moreyal)等。


这些幸运儿的面孔将出现在《Maxim》的6月刊上,伴随着杂志的畅销进入美国人的视野,或者被某位好莱坞星探看中,或者成为某个品牌的代言人……除了这些被《Maxim》选中的模特儿,事实上,以色列也已经有不少美女在世界各地打响了名堂。

(来源:信息时报)